第87章 四百年前的宜昌(3/4)
刘慧明话一出口,谢凤武的嘴就像被贴了一张胶布,再也不敢说话了。
三人说说笑笑,船已驶出老远。
经过五天的行船,终于到了夷陵。
夷陵在后世叫宜昌,是入川的咽喉要道,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白起、刘备、陆抗、李靖、曹彬等大佬都在夷陵战斗过,就连近代的抗日战争,号称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保卫战,也发生在夷陵境内。可以不夸张地说,只要拿下了夷陵,四川的大门就已经打开了一大半了。
正因如此,夷陵也就成了一个苦难的所在,城池建了毁、毁了又建,百姓就像韭菜一样,长起来一拨又被割掉一拨,之后又像野草一样疯长起来。
只从崇祯六年,李自成第一次攻占了夷陵之后,这座城就屡遭兵祸,到现在已经千疮百孔,不堪一击了。
大军在小北门下船,刘慧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残破的城墙、低矮的茅草房、横流的污水、又脏又乱的街道和蓬头垢面的流民乞丐。这样的场景刘慧明也不是第一次见了,这一路到的每一个地方基本上都是这样的,虽然已经是隆冬时节了,不穿棉衣甚至没有衣服穿的人仍然比比皆是。
根据大明的规定,大军的粮草应该由夷陵知州供应,但是现在想都不要想了,这个时代兵荒马乱,知州自然是不会让大军入城的,这个知州更谨慎,一听说城外来了一支兵马就下令紧闭大门,像防贼一样防着白杆兵。
还好刘慧明等人在云阳和夔州收集了不少粮草,至少能维持一个月,按照预定计划,一个月刚好到襄阳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筹集粮草”,大军扎好营寨,刘慧明对马谢二人道,“大军现在的粮草只够吃到月底,咱们不能一到襄阳就饿肚子吧。还有,万一襄阳不可守,瑞征叔父到了夷陵,没有粮草可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