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夜袭(上)(2/4)
沈烜骑在马上,身披红色战袍,尽显王者风范。
看着火把下,一张张激动兴奋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热血。
也看到街边带着孩童的妇女,或者杵着拐杖的老人,他们有的正在暗暗擦泪,有的已是泣不成声。
虽然这是一场以多打少,小规模战斗。
但在清朝中叶。
绝大多数省份承平已久,地处江南的鱼米之乡,更是百多年来没有任何战事。
当然,这不代表就真的过得安居乐业。相反,他们很多人,都处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境地。
主要原因就是贪官污吏的压榨。三年清知府,百万雪花银。可不是书上夸张的描述。
要不然,也不会刚一造反,还没招兵,就有上千青壮齐聚明王府,自愿割发加入明军队伍。
沈烜能够理解这种心情,特别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家人亲朋都在一起。
战争一旦发动,那是要受伤死人的。
他(她)们虽然不知道今晚的战斗会不会惨烈,但没有人出来喊着自己的孩子,丈夫,或是父亲兄弟离开回家。
从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到后来的养廉银。
官宦权贵穷奢极侈,尽竭力压榨之能,让民众不堪重负。
八旗清狗更是巧夺名目,栽赃陷害。
一句话,一个普通人就能看穿的馊主意,就能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受够压迫,看到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了一丝哪怕只是残存或幻想的希望,他们也会奋不顾身。
为的是能过上好日子,一家人能吃上一口饱饭。
人群中的种种,是每个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
沈烜沉声:“袁朗,人到齐没有?”
“报告!应到一千三百八十五人,实到一千二百九十人人。去除赶马回城没有在编的八十人,还有十五人没到。”
袁朗敬礼回答。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报告明王殿下。一二一小队,许大娃,许小黑,归队。”
“报告明王。九十八小队,林二蛋,李才,杨先东,朱洪,林国安归队。”
“你们是什么情况?”
“都什么时辰了,怎么现在才来?”
九十八,一二一小队代队长,手拿长矛从队伍跑了出来大声喝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