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安排(2/3)
之所以要用陶瓷板代替铁甲。因为这种东西容易烧制。
制成快,防御性高。加入竹皮谷草后更有韧性。价格只是铁甲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灵感是从后世防弹衣,坦克上获得的。
当然,这东西无法跟后世的防弹陶瓷相比,但在冷兵器战场,防住致命一击,完全可以。
沈烜所见的,除了武官之外,绿营兵都没有盔甲。
原因是在清一朝。不少人都鼓吹的康乾盛世。
士兵盔甲等物品,需要自行购买。
“沈伯,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去日本探寻我父亲的下落。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他。”
“是。明王!”沈三答道。
“还有,我准备将校场改造成能驻守2000兵士的营房和练兵场。沈伯你让人去将周边屋子买下,找工匠扩建。价钱不要低了人家。若是想要房子的也可以同等地段置换,再补偿一些银钱。”
“若是这样,还有人不肯卖,或是想要更多呢?”沈三知道人心最是贪婪。
“那就将军营修在城外,离了李屠户,还吃带毛猪不成。然后将这些人记下,列入黑名单。以后所有的福利都没有。税赋通通提高二成。”
“对付这种人心不足的人家,就该这样做。”金文轩跟着道。
沈烜看时间差不多,交代几句,起身前往城门。
黄昏。
溧水城门,紧紧合拢。
沈烜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的溧水河。
其实这条河原名叫做一干河,只是后世改名了而已。
“明王,清军的船只向北划走。”忽然,拿着红外线热像仪望远镜的许三多报告。
按道理。
既然水师兵马不安营扎寨,那肯定是要离开的。
沈烜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一营八旗水师,显然是不可能回去。
由北的话,这条河水不深,也不可能有水师营驻军。
而到秦淮河,距离太远,明天再赶往溧水城,显然不现实。
突然,听到城外传出奔跑的马蹄声。
“驿站!”沈烜脑海中浮现这个词。
乾隆年间,全国大概有2000多个驿站。平均20到30里就有一个。
显然,这群八旗水师营,是到前面的水道驿站休息。
既然是这样,今晚就将这根钉子拔出。
城门打开。
高大壮、何璐带出去赶马的人,已经回来。
田果,曲比阿卓紧跟在众人身后。
“明王,我军收缴战利品的队伍回来了。”
“开城门。”
沈烜看着七八十匹战马依次入城。
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一人两骑的骑兵排有了。接下来,训练些日子,放出去。
满清官兵的动向,就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到时候,战局就不会这样被动。甚至在某些时候,这些侦查骑兵可以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因素。
“许三多,成才。”
“到!”
“交给你们一个任务。”
“是!”
“你们从北门出去,密切注意沿途,一旦发现八旗水师营位置,立刻汇报并监视动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