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构宋1157 > 第二十四章 小册

第二十四章 小册(1/4)

目录

却说,宋朝以磨勘论选,宰执重臣除了人望之外,大多有固定几个出身,如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以及六部尚侍、知开封府,或是外出使相等,且大多必须有外任经历。其中,翰林学士尤其清华,凡为銮坡者,十之五六能入二府。因而,除了御史中丞赵鼎之外,翰林学士朱胜非,吏部尚书谢克家,或是宇文虚中也是可能调回行在,便都是在这张候选的宰执名单上。

秦桧缓缓道:“赵元镇素有人望,耿直无偏,其在台谏,行事无不稳妥。”

吕本中看了他眼,二人走到僻静之处,他道:“赵元镇欲收拢洛学门人,在士林中亦多唱和。”

秦桧心头一凛,见吕本中面色严肃,却猜测这些话是否是吕好问传递给自己的。他知晓赵鼎此举,既是自重也是自保,但却触犯到了不少人如吕好问等洛学大佬。

所谓“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杨指的正是胡安国的老师杨时。

“他自靖康以来不过四年,便自郎官至台长,着实太快了!”秦桧坦然道。实则不光赵鼎,范宗尹也是一般不过三十二便拜相,放到平日却须得至少磨勘个十年二十年。便是因此,赵鼎不得不结纳洛学士子自重。

自建炎以来,赵构持“两可”之意,新学不再独大,洛学也在朝中占据一地。然则,洛门到底一直不曾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但欲结纳这些人的,却不止是赵鼎……

吕本中点头认可了他的话,二人站在一棵枯枝梅树边,拢起袖子,恰好此地避开了寒风,望去林木亭亭,别有一番气象。他却道:“近来太学所印二书,一为论语,一为大学,托名范冲,恐实为赵鼎主持。不知会之可曾看过?”

若是要让赵鼎收拢去,却不如选择一位深晓经义的程门真传弟子。而让官家称赞通晓春秋,且为游定夫、胡安国等人四处说扬,既简在帝心又深孚人望的,不正是站在眼的一人么?吕本中认真打量着秦桧高瘦的身影,念及父亲昨夜的嘱托,忽地,不知怎么想到他正也与范觉民一般年轻,不觉几分复杂滋味涌上心头。

听他提起那两本小册子,秦桧自然也是看过。范冲虽说是“程门真迹”,但是许多人却嗤之以鼻。秦桧皱眉道:“赵元镇为人清正,朝中无不佩服。但其所持主张,却是误入曲学门径。须知,治道不可分。圣学之言,岂可轻易与人?”

他面色严肃,摇了摇头:“其门下不少侥幸之徒,诡称程门而进擢,实不通晓圣人意。他人若一有不合,则目为小人。”说罢又叹息一声,“桧非他意,恐赵公为之误也!”

治统、道统不可分割,乃是自古以来的士大夫所秉持的主张,即王、道合一。

所谓圣学,一贯指的是上古时代人王尧、舜、禹之学,也就是王道。普天之下有资格解释圣学的,只有当今的天子。此亦是秦桧与胡安国所持的看法。

与之相对的,如王安石被神宗称为“古人”,乃至在其女婿蔡卞、蔡京执政时期,甚至被尊为“当代圣人”,位列孔庙,实是分割了一部分神圣皇权!因而,无论是新学,或是赵鼎所代表的,欲自立为道统的程门曲学、洛学异端,在秦桧等人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

吕本中看了他一眼,心下想的却是听闻几个月前秦桧归来,赵鼎便是阻拦的最厉害的几人,甚至扬言疑其已变节。而秦桧此话里有话,貌厚深情,到底是单纯与赵鼎不和,或是更有几分胡安国的缘故?

只是眼下人站在梅花树下,眉目正澈,倒是有几分凌寒独自开的意味。

吕本中叹道:“赵元镇终究不曾亲交程夫子,小人为间,易误事。听闻官家先前召胡康侯修书,却因与赵鼎论经不合即离去。家父还甚是可惜,自鸿庆宫游定夫处一别,未曾与他共讨洛学。”

吕好问与游、杨二人均交好,吕本中便是从他们所游学。

“康侯近来书信,亦是仰慕吕公,”秦桧微笑道,二人言语之间,仿佛倒是密近好友似的,只是各自心知肚明是什么缘故。他貌似无意道:“或许近来便能相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