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第183章(3/4)
土地这个事儿,何小花是绝对不会插手的,无论外头怎么宣传男女平等,但起码在他们这儿,闺女是不可能继承土地的。再说了,她也没打算继续地里刨食。
倒是另外一桩事儿,也就是宅基地,她提醒父母赶紧去批,越早越好,起码给何小军批一份下来。
起初,何父何母很是不解,因为他们没打算分家,况且何小军年岁也不大,等到了结婚年纪再批也是来得及的。
问题是,到时候就晚了啊!
何小花尽可能的说服了何父何母,只道大哥和小弟的年岁差得太多了,倒是跟大侄儿差不多大,早点儿批下来更妥当一些,真要是完了,一群人凑一起批,还真就不一定能批下来。
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何父就买了两包烟,拎了一些鸡蛋,去了已经变成了村长的原大队长家。
八十年代初期,批宅基地还是很容易的。当然,该走的流程肯定是一个都不能少,差不多半年后,宅基地就批下来了,挺大的一块,只是位置偏了点儿,是在甄兴华家那一片。
在老何家的宅基地批下来之后不久,何小花退出了家里的养鸡行当。
差点儿没把何母给吓死。
何母为啥要拼着大儿子大儿媳妇不高兴,也要多给何小花分一股钱呢?无非就是想给这个嫁不出去的老闺女一点儿保障。结果这个作死的娃儿,主意还特别大,愣是放着好端端的进项不要,非要出去搞东搞西的。
“你今个儿非要给我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说不出来,要么就当没这回事儿,要么我就让你爹揍你!”何母威胁道。
何小花一脸的无奈。
她本来就没把养鸡当成终生事业好吗?
“妈,我不会作死的,我还有个闺女要养呢。这不是,我瞅着眼下世道好了,外头乱子也少了,前阵子不还听说甄兴华那个大舅子也被抓进去了吗?已经八四年了,该出去闯闯了。”
最重要的是,她手里捏的钱够了。
可惜何母听不懂,她完全不明白,为啥八四年了就该出去闯闯了?待在家里不好吗?
要知道,自打大包干之后,土地归了自家所有,各家各户种地的热情高涨,出产的粮食是一年比一年多。再加上开放了家禽家畜的养殖,这出产多了,单价就便宜了。眼下想吃口肉就很方便,不像前些年,非要等到年底大队杀猪了才能吃到一口肉。
如今的老何家,粮仓里堆满了粮食,院子里养了七八十只鸡,每天光是鸡蛋就能至少捡上五六十枚,房梁上挂门了腊肉,手里也捏了钱。
像这样的好日子,搁在前些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还有什么不满的?
何小花:……
她也不是不满,就是觉得重生一回,光图个吃饱喝足,就特别没意义。
然而,实话说不出口,何小花只能扯东扯西的扯各种借口。
万幸的是,这几年因为兜售鸡蛋的缘故,她这嘴皮子也利索了很多。再一个,她又不是打算直接开溜去千里之外的地方,只是打算去县城里摆摊儿而已,真不是啥问题。
迟疑了半晌,何小花只能说自己打算dú • lì出去,给何珍珠挣一份家业。
何母愣住了。
有些事儿不能多想,一旦想得多了,想得深了,心里就会很不是滋味。
最早那会儿,也就是刚改革开放之时,是何小花力排众议,甚至挨个儿的说服了家里人,这才开始了养鸡大业。可一晃,五年时间过去了,就算最初何大嫂没说什么,也同意的收入的分配模式,但时间久了,很容易就产生别的想法。
尤其何大嫂也有自己的孩子,她不光有前头大兵小兵两个儿子,后来又生了个闺女,她也得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当了妈才会意识到那种近乎沉重的责任感,就是恨不得拿世上最好的一切都堆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哪怕他们并不需要,但有选择的不要,总比得不到要好吧?
乡下人的想法其实挺简单的。
如果生的是儿子,那就攒一笔钱当媳妇本。要是闺女,则攒一笔钱当嫁妆。
左右不过就是希望儿女好,当然在成长期间,也希望自家的孩子吃好喝好穿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如果是上辈子,何小花其实是责怪她大嫂的,觉得她大嫂只顾自己的小家,完全不顾家里其他人。但等到后来,她经历的事情多了,才真切的意识到,多数人都是先顾自己,等有余力了,才会伸手拉拔亲戚。
对于何大嫂而言,她男人和儿女才是她至亲的亲人,其他人包括公婆小叔子在内,不过只是亲戚罢了。
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其实何小花又何尝不是呢?她在意父母,也在意女儿。而相对的,对于兄弟姐妹就会淡很多,侄子侄女更是完全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当然,若是发达了,也不是不能一齐享福,但人总归是要先顾着自己的。
何母终于弄明白了何小花的意思后,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最终,她长叹了一口气,也算是变相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还是不赞同,但起码不会再明着反对了。
何小花火速退了家里的买卖。
不光如此,她还以最快的速度,在新建立起来还未成型的县城郊外农贸市场里占了个摊位。
确切的说,是个小铺面。
城郊的农贸市场算是县里领导班子的一次试验,看看能不能成功,因此各种报价都很低。
上辈子,李桂芳曾经租过一个摊位,何小花还记得那会儿那个秃头小傻子来弟没少帮着看摊子,当然不是如今这个铁头娃,反正苗家那个摊位持续了蛮长的时间。哪怕卖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乡下农副产品,利润也挺薄的,但架不住薄利多销啊!
那还仅仅只是个摊位,何小花直接盘了个小铺面下来,就是位于菜市场最外圈的那种卖杂货的小铺子。
当然,摊位她也租了两个,因为本钱不多,在买下了铺面后,实在是不够钱买摊位了,这才跟农贸市场方面签了长租,两个摊位都是十年。
十年啊,足够何珍珠长大成人,带着她去南边闯荡了。
哪怕到时候打算提前离开,农贸市场的摊位还怕转租不出去?
何小花盘算得很好,她一面着手准备开铺面,一面开始也没忘记盯紧何珍珠的学业。
这才是最苦的。
后世那些辅导作业气出心脏病的妈妈们啊!何小花完全感同身受。
每到这个时候,何小花就特别佩服甄卓凡,那孩子到底是拥有着怎样坚毅的品质,以及无与伦比的耐心,外加格外惊人的责任感,才能在上辈子将甄珠送到高中的?
在亲自接手何珍珠的学业后,何小花就一直很苦恼这个事儿,她怕上辈子稳稳当当高中毕业的何珍珠,这辈子连小学都没办法毕业。
当然,这还是多虑了的。
因为小升初的考试取消了。
也就是说,何珍珠非常幸运的赶上了国家强制性的推广九年制义务教育。强制性的意思是,哪怕她每门功课都考了零分,只要她愿意,初中就不能拒绝她入学。
很难说清楚,何珍珠和初中哪个更苦。
值得一提的是,招娣辍学了,真正的辍学,并非在家待个一年半载又回去的那一种。原因也很简单,家里忙不过来了。总得有人管家里那一摊子事儿吧?何小红没那个能力,李桂芳也不可能一直忍住不发展副业,最终牺牲的,就只有招娣了。
本来,盼娣也要被牺牲的,但铁头娃是个好孩子,她牺牲了自己成全了盼娣。
铁头娃主动要求辍学,她宁可当小鸡馆,也不愿意去上学。
李桂芳选择成全她。
只这般,老苗家的娃儿里头,也就剩下盼娣和飞跃还在上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