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2/4)
贺六浑答道:“要真说起来,就只有葛荣将军和宇文家族了。大哥你在这里,肯定宇文家族不会这样去做。而葛荣明显的不太可能,已经西逃了。”
宇文泰说道:“二弟,不是这些人。这些黑衣人不是普通的刺客,虽然他们身上什么都没有带,但是我仔细观察,他们身强体壮,配合默契。不像是乌合之众。而且额头都有痕迹,那是长期戴头盔,或者军帽。再看看刚刚他们的武力水准,一般的镇兵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更可怕的是这些家伙悍不惧死,牙套中有剧毒。这些不是中兵!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白鹭!”
一句话把贺六浑说楞了。中兵知道,那是相当于宋朝的禁军,也就是天子脚下的兵!这哪里跟哪里啊,怎么可能?我一个小小的远在边疆的幢主,也就是个连长营长的人物,怎么可能和中央大佬扯得上关系!
还有白鹭?这个名称怎么好像没有听过。
宇文泰娓娓道来。北朝建国后便声称“取法少昊(少昊是汉族神话中的五方天帝之一,其族以凤鸟为图腾)”,用鸟的名称命名官职。初期的官制,是鲜卑官制和汉制相互混杂的。官吏的名称多仿照自然物之名而起,如奔走的使者,叫做凫(伯)鸭,取其快速之意;“内监察机构”的属官被称作“白鹭”,寓意是他们应该像脖颈高挑、双腿细长的白鹭那样居高望远,从而监视和监督各级官员们的不法行为。
“白鹭”官大多数都隶属内朝侯官曹,因此也被通称为“侯官”。
贺六浑长出一口气,笑着说道:“白鹭是官啊,我还以为连动物都得罪了。“但是看着宇文泰一点不好笑,而且越来越严肃,就不说话了。
白鹭很美,但侯官可就不是什么好鸟了。首先,侯官机构是脱离正常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外之地“,直接听命于皇帝,这就有点御用特务的感觉了。其次,侯官机构的组成人员以“国人”为主,也就是说,能进入侯官机构的,必须是鲜卑族“自己人”,这就很有些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的味道了,和北魏所积极倡导的汉化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可见,拓跋氏一边吸纳大批汉族士族加入政权,发挥作用,但是内心深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一直在作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侯官系统的行事风格是十足的“特务范儿”。其人选都是皇帝最亲信的人,官位很低,权力却大的惊人,且行动诡异隐秘,直接对皇帝负责,都有通天之道。
更可怕的是,据《魏书》记载,这些侯官的公开身份扑朔迷离,百官一无所知,也许身边的某某某在某一天就要了自己的命,这令百官互相猜忌,道路以目,连朋友都不敢来往。
侯官们还经常穿着便衣或普通官员的服装,“杂乱于府寺(各官府办公机关等)间,以求百官疵失”,一旦发现,就会严加追究、盘查,严刑拷打,逼招口供甚至就地刑决。
也就是说,侯官虽然不属于是国家正常的监察和司法体系,但是,却掌握着监察权、逮捕权、处置权等强大的权力。
随着权力的扩张,侯官组织最多度人竟数超过一千多人,这可能也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庞大的特务组织之一了。
仅就一个例子,便可见当时侯官之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