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石胎有龙息[二更](1/2)
第二十五章
禁足佛修魁首?盛希夷十分惊讶。
佛修魁首和儒修魁首与他师父不同,都是实权在握的领袖人物,怎么有僧人敢给佛修魁首禁足?
这是因为盛希夷不了解佛门内情,若他师父在此,就根本不会惊讶。
就像他知道的那样,道修魁首是由道修们推举出来的,基本上是个空有名头的差事。
而儒修魁首是在儒门内部步步升迁,一旦登顶,便可号令群臣。
但佛修魁首,要分为前后两种情况。
以前是由西天诸尊者做主,从中土佛修人选中挑出最合适的,然后派人来中土宣读佛旨,再举办封魁法会。
这样选出的佛修魁首,如儒门魁首一般,是中土佛修的领袖人物,但西天尊者面前要退一射之地。
近些年来,中土佛法弘扬光大,西天佛法又显出衰落之相,此消彼长下,虽然仍以西天佛法为尊,事实上[无量刹海]的佛光已远胜于西天。
上上代佛修魁首圆寂时,一位无名佛修竟当众被佛光沐泽,现出菩萨法相,这是本土佛光初次自主选择佛修魁首。
而这位佛修魁首,是个修为不高的本土禅宗僧人。
佛修魁首任命出现这么大的变故,相当于佛法变相承认了中土佛学的主体地位,[无量刹海]似乎有抛开西天、发扬禅宗的趋势。
于是西天尊者送来一只佛孔雀,据说是佛母转世修行而来,诸尊者还赐了他一个中土姓名,[释云汉]。
这佛孔雀确实亲佛,他天资聪颖,接受传统佛法教导,修行一日千里。
只是,灵兽到底有天生顽性,孔雀漂亮、爱炫尾羽,虽然佛孔雀是灵兽,不至于和孔雀一样热衷表相,本性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极为傲气。他又实在聪明,举一便能返三,本来就时不时要与严格训导他的西天尊者争论,极难说服,结果去入门道场后,更受到岱星归和冯王孙两位好友的不良影响,竟隐约有亲近禅宗的倾向!这让尊者们震怒不已,对佛孔雀的管教更为严格。
上代佛修魁首圆寂时,佛孔雀如尊者们设想的一样,被佛光选择为佛修魁首。
但从那以后,尊者们对佛孔雀的管教却更加严苛,生怕他“偏离正统”。
因此,这记忆画面对盛希夷来说是出乎意料,对记忆画面中对峙的双方,已是习以为常。
见佛修魁首还敢质问,西天尊者们纷纷以梵文严厉斥责起来。
盛希夷听不懂,“释青灯”也听不懂。
佛修魁首没有反驳,只是低头听着,仿佛刚才提出质问的不是他,于是没多久,这些尊者就在佛舍门上打下禁足金令,扬长而去。
眼前的佛修魁首,不知是不是还很年轻的缘故,与盛希夷认识的样子很不一样。
盛希夷与佛修魁首见面次数不多,印象就是很像菩萨,长发如西天菩萨像般半束,貌美如少女,慈悲宝相,言语温和,仿佛永远不会现出怒色。
眼前这个佛修魁首,外表没有改变,却有极明显的傲气,尤其刚才那声质问,根本不像是同一个人。
接下来,更让盛希夷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佛修魁首困在佛舍中,一副早已习惯的模样,铺开笔墨,抄写佛经。
不多时,他僧衣中有什么灵光微闪,他伸手取出,是一块梨形玉璧。
一个盛希夷十分熟悉但要年轻许多的声音从中传来。
那声音吊儿郎当地问:“干什么呢?”
佛修魁首语调生硬答:“禁足。”
“又禁足?”那声音啧了起来,“他们这回想干嘛?”
佛修魁首:“还是那回事。刹帝利式微,想我派中土佛修前去天竺,帮刹帝利夺权。呵,我问他们,若众生平等,怎么他们口中的‘贱民’一直遭受奴役,他们不闻不问,等刹帝利出事了,才来中土搬救兵?我告诉他们,若想本座派出佛修,那不说推广汉学,至少也要将所谓种姓推翻,问他们同不同意,他们自然又翻脸了。是我容忍他们太久,让他们忘了这里是中土,不是西天!佛修魁首是本座,不是他们!”
佛修魁首压抑不住怒气,语调愈来愈高,说到最后,已是斩钉截铁。
听他这么说,盛希夷就明白了。
佛教来自天竺,那里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在创立初期,它事实上是第二种姓[刹帝利],打着众生平等旗号,与第一种姓[婆罗门]争夺统治地位的工具。虽有进步意义,事实上依然是在迎合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中最低等的、连人都不算的贱民,那时天竺佛教就不予认可,若有贱民胆敢出现在屋里,吃饭的僧侣应立刻停止进食,避免受到污染。因为贱民被经文明确认定为诸根不具、贫穷下贱、不可接触,是前世恶业太多,才会成为贱民。善良高贵的高种姓奴役贱民,是仁慈给予贱民偿还业报的机会。
尽管如此,天竺佛教至少能够提出“众生平等”,已经比天竺本土思想进步太多,讽刺的是,恰恰是因此,佛教最终不敌本土思想,一败千里。
如此看来,书中世界没有详细描写的西天,就正处于这个走下坡路的时期,之后西天佛学没落,天竺从此不再是佛地。
这就说得通了,盛希夷近百年来接触到的佛修,虽然大半数是无量刹海的佛修,但也有一部分隐于凡间,并且禅宗昌盛。因为中土佛学在这个时间点正相反,是佛学不断汉化,以禅宗发扬光大的弘法时期。
盛希夷更意识到,佛修魁首此时明显倾向汉学,那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梨形玉璧里那声音却笑了起来:“你不是佛孔雀么,怎么要灭了自己老乡呢?”
佛修魁首皱眉道:“说了多少次,我降生于彩云之南,是绿孔雀,正宗的中土孔雀,本来就不是天竺那些不好看的蓝孔雀,是被他们捉回去的,谁跟他们老乡!”
那声音笑得更厉害了:“哈哈哈哈行行行你漂亮。冯大官人做官去了,贫道正没处串门,我来你那溜达溜达。”
盛希夷无言,这声音不是他师父还能是谁。
天底下再没有这么爱串门的道士,连佛门下了禁足金令的佛舍都要去溜达。
佛修魁首竟也不阻拦,只道:“带个梨。”
没多一会儿,逍遥子抱着一篮子梨,堂而皇之地穿墙而入。
盛希夷碧眼圆睁,“释青灯”都把满腔怒火给吓忘了。
那道士从背面看仙风道骨,清雅高挑,穿着雪白道袍,肤色莹白,就算把拂尘插在后颈衣领子里,都不妨碍看上去就是个得道仙人。
正面看就有一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