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06章(2/3)
陈琳向曹操诉苦:“在江夏郡时,刘放找到我,说是要我帮他骂一个人。我帮了忙,没想到迎来了那人的疯狂报复。”
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找错了倾诉的对象。
曹操越发的好奇了,问道:“刘放请你帮忙骂的人是谁?那人又是怎么报复你的?”
就,真的很好奇。
陈琳说道:“刘放请我帮忙骂的人是转投了刘备的季汐。
季汐是公认的不会做文章。
没想到他居然请人代笔,写了一篇文辞优美的赋论,把我说的一无是处。”
说到这里,陈琳又有点激动了。
季汐转投了刘备之后,曹魏这边的人就想扒出季汐的黑料。
可是没有。
没什么可以扒的又不甘心放弃,也就勉为其难的把季汐在私学里的学习情况抖出来说道说道了。
季汐偏科严重这事,也就众人皆知了。
陈琳如果不是知道季汐在写文章方面不擅长,也不敢答应刘放的请求,辱骂负有盛名的季汐啊。
曹操问道:“季汐请了谁代笔?”
骂陈琳的人估计是敌对阵营的,不好明着感谢,但他会在心里感激。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陈琳傻乎乎地告状:“那人是刘备帐下的军师将军,名叫诸葛亮。”
被后生小子给骂了,他深感耻辱。
曹操没想到会是诸葛亮,说道:“他写的赋论呢?给我看看。”
陈琳说道:“在刘放那里。”
曹操命人叫来了刘放,让刘放把诸葛亮写的赋论呈上来。
他要过目。
刘放说道:“我未曾带在身上,明日一早就呈给丞相。”
这话说的有道理。
曹操没有逼得太紧,现在都快放班了,左右是等一个晚上的事。
这一晚上可操作性就大了。
刘放回到家后将诸葛亮的赋论临摹了一遍,准备拿摹本给曹操。
原文是用绢帛写的,笔锋不突出。
刘放只模仿了一个形似,笔韵没能完全的模仿出来。
但只要不是本人,旁人看不出来。
曹操看到诸葛亮写的赋论拍案叫绝,心情舒畅了不少。
陈琳:“……”
曹操看到陈琳臭臭的表情,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咳了两声,将赋论还给了陈琳,还假惺惺地安慰了陈琳几句。
陈琳心里憋屈,一放班就去找朋友诉苦了。
当然不是自虐一般的去找刘放,而是去找在文学方面十分优秀的刘桢、应玚、徐干等人。
季汐请人代笔,他也会啊。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被称为建安七子。
孔融、阮瑀已经过世。
徐干、应玚是将军府文学,也就是曹丕帐下的人。
刘桢和曹丕、曹植兄弟俩交好。
王粲在七人中文采最好,而且擅长辩论,又和曹丕、曹植兄弟俩交好。
可王粲是曹操的人。
指望王粲帮忙是不可能的,陈琳主要把希望放在徐干、应玚、刘桢三人身上。
他把三人都聚集在了一起。
徐干、应玚、刘桢三人还是很靠谱的,看到诸葛亮的赋论时没有像曹操、刘放那样不合时宜的叫好。
但让他们骂回去,这就有些难为他们了。
徐干说道:“如果不能在文采方面胜过他,就落了下乘。你还是去请其他人帮忙吧,我等无能为力。”
陈琳:“……”难受。
应玚看到陈琳十分难过的样子,说道:“我去请曹子桓帮忙。”
曹丕是建安文学领袖人物。
“多谢。”陈琳听到应玚这么说,连忙表示感谢。
应玚说道:“客气了。”
他去找了曹丕,没多久就回来了,情绪有些低落。
陈琳赶忙问道:“如何?”
应玚说道:“曹子桓说唯有丞相和曹子建的文采方能和诸葛亮相比。”
陈琳的情绪瞬间低落。
刘桢看到陈琳十分难过的样子,说道:“我去请曹子建帮忙。”
陈琳说道:“劳烦贤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