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1/2)
王伯舆听季汐说的认真,也十分重视季汐将要交待下来的任务,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了半个字。
季汐说道:“我要你帮我找一个人,找到后带来豫州。”
王伯舆问道:“是什么人?”
季汐说道:“他是一位医者,告老还乡的张长沙。”
张仲景的医术十分出名。
季汐这么一说,王伯舆就知道了要找的人是谁——长沙太守张仲景。
张机,字仲景。
按理来说,张仲景现年六十岁左右,远远没有达到七十岁的致仕年龄。
但张仲景自己告老还乡了。
张仲景的家乡在南阳郡,回到家乡后还有不少长沙的百姓去看望他。
他在南阳名声很大,住处并不难找。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上门求医,张仲景也不拿乔,细心的为病人诊治。
王伯舆问道:“他若不愿意呢?”
虽然不知道张仲景的具体住处,但要找到人很容易,难的是如何将人带来豫州。
张仲景怕是不会轻易离开家乡。
若是不愿意来,他是否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比如将人绑来?
真这么粗鲁,季汐会不会不高兴?
季汐想了想,说道:“或好言相劝,或重金相求,务必要在十月之前将人请来,请不来绑也要将人绑来。”
颍川荀氏家大业大,拿的出诊金。
医者仁心,张仲景即便是被绑来的,也应当不会见死不救。
换做是华元化就不一定了。
华佗,字元化,那是连曹孟德的征召都不放在眼里的人物。
当然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荀文若见华元化医术高明,向曹孟德求情都没有挽救回华元化的性命。
季汐也就欺负张仲景这样的好人。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的时候,因为官员不能走访百姓的家里,所以想了个开堂坐诊的妙招。
都能为病患做到这一步,肯定不会拒绝看病。
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医术高明,尤其是治疗忧虑成疾的患者很有经验,能够“药”到病除。
这是有实例证明的,而且都成了典故。
有张仲景在身边,即便荀文若真的到了忧思成疾的那一步,也能将病给治好。
请张仲景来豫州,有备无患。
王伯舆虽然是季汐的下属,但也是季汐的朋友,有疑惑便直接问道:“为何非要请张长沙来豫州?”
季汐是想征召张仲景?
人难免会患有疾病,有个医术高明的医者在身边确实要安心些。
且张仲景的医德非常好。
季汐说道:“我想重金聘请他当荀家的家庭医生,平时可以给附近的百姓看病,但荀家有需要的时候能随叫随到。”
王伯舆能猜出家庭医生的意思。
南阳郡录属荆州,在曹孟德的势力范围内,和豫州紧挨着。
倒也不是很远。
荆州占地面积很大,被曹孟德、孙仲谋、刘玄德三家瓜分。
南阳郡是归属曹孟德管的。
王伯舆保证道:“你放心,在十月之前,我一定能将张长沙给请来。”
季汐掏出了一个钱袋递给王伯舆。
王伯舆这样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人物愿意跟随他,他是一点亏都不想让王伯舆吃。
王伯舆拿着钱袋一脸懵逼。
季汐笑了笑,满面春风:“这是给你的出差补贴。”
王伯舆:这情景似曾相识。
南阳郡在曹孟德势力范围内,有了季汐的派令,他就能公费出差,路上根本不花钱。
这是绞尽脑汁的给他送钱呢。
“多谢。”王伯舆心情愉快,真诚地道谢,恨不得季汐天天给他派发任务。
这样才对得起季汐对他的在乎。
身为主薄也是能领朝廷的月俸的,季汐升官了,他作为季汐的主薄,月俸也跟着水涨船高。
现在又有季汐给他的各种补贴,简直不要太美。
当然,他跟着季汐不是为了钱。
季汐交待完了压在心头的大事之后,抱着小钧介上了马车,放心地去上任了。
因为离家近,休沐时还能回家。
每隔五日就能回一趟家,可以实时知道荀文若的身体状况。
和曹子建也能时常见面。
不像是在曲城当县令的时候,因为离家远,要到过年才能回趟家。
刺史上班的地方是在刺史府。
别驾上班的地方也在那里,住也是住在那里,方便上下班。
刺史治所在谯县,曹孟德的老家。
季汐坐了四个小时的马车,终于在刺史下班前到达了目的地。
第一天先报个到,第二天才上班。
豫州刺史名叫王思,三十岁出头,是曹孟德一手提拔上来的人。
因为很讲义气,受到曹孟德赏识。
虽然他待人苛刻,但是十分尊重学识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别驾次于刺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