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2/4)
王伯舆说赤壁之战之前,曹孟德不听贾文和的劝说执意南下,最终赤壁之战惨败。
然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孟德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荆州,在军队士气高涨时顺势南下伐吴,至少有五分胜算。
统一天下的心太急,所以冒进。
曹孟德多年后想起这事,感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可见若是郭奉孝相劝,必定会听。
季汐知道曹孟德是将他比作郭奉孝的,他应该也能继承这种迷之信任。
别人都劝不动的事情,他能劝动。
渭南之战时,曹孟德肯听他的建议就是很好的例证。
就算是劝不动……
季汐回复王伯舆:“曹丞相发布招贤令,广纳贤才,底下能人众多,便是不听我的,还有其他人。再说了,曹丞相自身的谋略就不低。”
不得不说,曹孟德本身就是个军事家。
季汐都这样说了,王伯舆没什么好说的了,顺着季汐的话道:“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支持。”
婶母毒杀他叔父并诬陷于他。
若不是季汐明察秋毫,他不光会一直被婶母蒙在鼓里,且免不了一顿牢狱之灾。
更主要的是,他和季汐投缘。
季汐有内政小能手王伯舆的协助,政绩考核十分优秀。
晋升就差最后一根稻草。
年末,各地的案卷卷宗都要汇总到廷尉,由廷尉审核。
尤其是人命大案。
廷尉是东汉末年的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刑律的执行。
现任廷尉是曹孟德的人。
他知道丞相对曲城县令季汐极为看重,所以对曲城县交上来的卷宗特别上心。
丞相迫切的想将季汐调回朝廷。
现任廷尉在查看曲城县交上来的卷宗时,就像是想尽办法给学生送分的阅卷老师。
季汐没有让他失望。
他在看到王翁的妻子王氏的卷宗时,差点就拍桌狂欢了。
这可是人命大案。
季汐每一步都遵循律法,从头至尾将案件审理的非常漂亮,无可指摘。
此案人证物证俱全,无误判可能。
现任廷尉心情愉悦,立即抱着卷宗去向丞相邀功,咳,是替丞相分忧。
一路上走路都带风,还想蹦两下。
有了这份卷宗,不需要等到明年,今年就能将季汐调回京都。
季汐当一方县令,实在是屈才。
“哈哈哈哈……”曹孟德看到这份卷宗,当场就嘉奖了现任廷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