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2/4)
寒风吹不灭生命的火焰。无论多么冷,多么远,她要去找他,找到他,也一定能找到他。
那所古老的教堂的尖顶,在黑暗的夜空里显得庄严肃穆。沉重的铁门紧闭,微弱的路灯照见空寂荒疏的院子里求经践踏的积雪。一只残破的铜钟,在黑夜里发出不规则的沉闷的响声。
芩芩没敢再往里看,快快逃开了它。小时候她上学曾常常走过这里,从那高大幽深的大厅里传来含糊不清的赞美诗,总使她觉得压抑和迷茫。生活是什么呢?难道就是脆在那里忏悔和哭泣?不,生活也许更像栖息在教堂屋顶上的那群鸽子,每天早上在阳光里象雪片一样飞扬、舞蹈……就在这教堂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溜冰场。虽然冰场上总是静悄悄的,却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旋转、飞翔……
“信念……”第一次见他,听他说这个词的时候,面容几乎同这教堂一般神圣。可他就在这神圣的教堂对面,呵,一座小屋,芩芩掏出书包里的手电照了一下,这破旧不堪的倾斜的小屋,门口的积雪扫得干干净净,从窄小的窗子里透出来温暖的灯光。芩芩伸手去敲门,心不由怦怦跳起来……怎么说呢?“来找你。”“找我干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你来干什么?要我送你回家吗?”“不要!”“那你来干什么?你很难过是吗?我看得出来……”“不是……呵,是的,我很难过,因为听说你病了,受伤了……我来看你……”没有人来开门。
芩芩呆呆站了一会儿。忽然,那窄小的窗子里飞出一阵热闹的哄笑。
“真赢了吗?”“真赢了,这还有假!我在青年宫亲眼目睹,连眼睛都没眨一眨。起初心里直发毛,那个日本人,听说几年蝉联冠军,好厉害,棋子儿捏在手心里就同摆弄颗石子儿差不多。咱们那位毛头小伙子,外号火鸡,初出茅庐,还嫩着哩,替他捏把汗……”“我知道那小子,有胆魄,去年东三省围棋赛,夺了魁首。”“就是他,嘿嘿,没成想,他真替咱们中国人长脸,坐那儿一动不动,小眼睛一眨一个主意,没等你看清那棋是咋围上去的,喝,对方就傻了眼,打得落花流水了……”“真棒!”“哦——小火鸡万岁!替咱们争了这口气!”“中国人到底儿有志气!”“今儿过节啦!”“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有人唱起来,用脚敲着地面伴奏。
欢声、笑声、歌声,还有筷子有节奏地打着脸盆的声音,不高明的乐器声,听不出是二胡还是笛子……
芩芩禁不住轻轻踮起脚尖朝窗子里望去,屋里有好多年轻人,正嘻嘻哈哈闹得高兴。有两个人抱着小木凳合着那歌儿的节拍在原地跳着、转着。而他,曾储,靠在屋角一铺土炕的墙上,头上扎着绷带,手里却抓着一只口琴,送到嘴边要吹,好像疼得咧了一下嘴,无可奈何地笑起来,用口琴轻轻敲着炕沿,打着拍子……
“猎手们,猎手们背上了心爱的猎枪……”“我们赢啦!”有人又喊。
“今天过节!”“小火鸡万岁!”“还有篮球、足球、排球、冰球呢?”曾储突然欠起了身子,抽出一只枕头朝天花板扔去,“我祝中国队统统打翻身仗!”枕头落在他头顶,他又把它抛上去。
“我响应……”人们七嘴八舌地嚷嚷,有人把一只热水瓶抛上了半空,没按住,掉在地上,“砰——”地一声巨响,炸了,银色的碎片落了一地。又是一阵大笑。
“曾储这回连开水也喝不上啦!”“假如明年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中国队打赢,我豁出来买两个新的!”“先灌上一瓶生啤酒开庆祝会!”“哈哈——”他们笑得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真诚、坦率,小小的一间屋子,充满了朝气和热情。好像一只火炉,看得见那热烈而欢快的火焰在燃烧跳跃。生活在这里,好像又完全变成了另一种样子,芩芩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羡慕他们。她很想走进去,走到他们中间去,加入他们的谈话,那难道不是她一直所向往的吗……
小屋通往外屋的门那儿,似乎有一个过道。她又轻轻敲了敲门,可是,仍然没有人听见。她犹豫了一会儿,试着拉丁拉外房的木门,门没有插,“呀”地一声开了。
她轻轻闪身走了进去。掩上们,解开头巾,靠在墙上喘了一口气。“啪——”什么东西从天花板上掉下来,差点打在她的头上。她抬头看,黑糊糊的天棚什么也看不清,大概录一块剥落的墙皮吧,地板的每一记跳动都会使它发颤——这是芩芩对这个低矮的平房的第一印象。
屋里的人仍是丝毫没有注意到门响,他们讨论得紧张热烈。芩芩不知道自己怎么办才好。
这与其说是一间平房,更不如说是人家家里塔出来的一间偏房。外屋的墙是倾斜的半截的砖头露在外面龇牙咧嘴地做着鬼脸。阴暗的墙缝呼呼往里灌着冷风,屋角挂满了成串的白霜。还有两根亮晶晶树冰往。靠近里屋的那面墙下。有一只炉子连着火墙,炉火很旺,烧着一壶开水。炉灶的另一头有一只熏得漆黑的铝锅,一块砧板和一把菜刀,窗台上搁着几只土豆和一棵冻得梆硬的白菜……
芩芩望着它们发楞。心里吸进了一股凉气。她觉得鼻子有点酸酸的。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一个鼻音很重的男声慢条斯理地说,“再优秀的人物,怎么说呢?他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无论他多么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也不过是为了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慰。我在市青年宫组织的人生观讨论会上,也是这么说的!”“我压根儿就不同意你的这种谬论!”一个尖尖村嗓音打断他,“照你这么说,利他只是手段,而利己是目的罗?或者说,利他是动机,利己是潜动机罗?这是典型的市侩哲学。我认为比较完美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应该是通常所说的‘利他’,是指从利他的动机出发去行动,在产生利他效果的同时客观上达到了某种意义的利己。你能说马克思、布鲁诺。秋瑾这样一些历史上的伟人,都仅仅只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吗?使灵魂安息的办法多得很,可以去行善、布施,用不着冒着上绞架的危险。一颗渺小的心又怎么会想到为大众的利益去奋斗呢?不信你叫阿储说,他一定会赞成我的!”“我可当不了这个裁判!”那个熟悉的声音响了,叫芩芩心跳。这些日子我倒是常常在想,中国过去过于强调目的,争论来争论去,总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抽象、教条又空洞。实际上,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方法怎么分得开呢?人们往往通过具体的手段、方法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来检验自己的目的。所以,人生意义的讨论应当同社会实际和人们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比如一棵树,重要的是怎样长成材;一所房子,重要的是怎样盖得结实、耐用。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人应当怎样生活;活着,怎样使社会变得更合理,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悲叹不能使今天的祖国富强起来……
那个鼻音很重的男声说:“可是,我却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孤独、平淡,我常常听到从自己的灵魂中发出的同外界不协调的声音、这恐怕是世界范围的‘时代病’吧?谁能回答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看就是伟人也未必……”他们全都轻轻地、友好地笑起来。
“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那么难,重要的首先是去感受生活。”曾储税,“这既不是说教也不是空话,而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经历和环境中,人们对生活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呢?可见生活的平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自己本身的激情和感受。我一直这样觉得,只有在生活的深处,在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中,我们才会发现真实、善良和美……”“好极了!”那尖尖的嗓音叫起来,他不知用什么东西□□地敲着茶杯,“曾储高见:我举手赞成!”“你们又离题了!”一个严肃的女声抱怨说,“每次讨论经济问题,总要扯到思想呀、政治上去,好像不谈人生就活不下去了……”“那当然啦。”一个人插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言归正传吧。说到经济问题,我最近倒有一个新的想法。”又一个声音急促地说,快得好像会计在拨弄算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应该统统种西瓜,当年种,当年吃光!再不要像前些年那样去种什么核桃树、柚子树,多少年果实也到不了嘴。高积累低效率,人民获利少,需求脱节……”“也不能全种西瓜。”曾储反驳说:“都这样干,那就谁也吃不着核桃和柚子了。我是主张既要种西瓜,又要种核桃的,只是希望核桃长得快些,让我在世时也能吃到,哪怕是它第一年结的果实……”“上次你写的那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文章中谈到中国搞现代化的几方面弱点和优势,我觉得很有道理。你能不能把优势部分着重谈谈。”有人发问。
“简单说,是这样。我们这个民族和其它东方国家一样,比较注重群体发展,讲究伦理道德。这是东方文明中值得保存的财富。西方文明则注重个体发展,讲究及时行乐。东西方文明,日本结合得比较好。日本搞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但同时保留了东方国家群体发展的传统,这条路是成功的。这就是集体发展的优势所在。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高密度的穷国、大国,繁荣昌盛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只强调集体生存,没有引进集体竞争,这是不对的。但从国情出发,恐怕仍要坚持集体生存、集体竞争、集体富裕的国策和价值观,摸索结构优化的道路,同时向生态农业过渡……”曾储不慌不忙地侃侃而谈。
“所以,经济改革一定要有一个总体构思。既讲大优势和小优势,也讲避小短和避大短,对吧?”“对!”“时间不早了,今天就暂时先谈到这儿吧?”那个斯文的女声认真地说,“刚才分给各人的题目,假如没有意见,就分头去写,三周后交文章,再讨论。”“可是……”有人叹了一口气,可是,我们做这些到底有多大用处呢?我自己也怀疑。我妹妹就总挖苦我,咱们这么辛辛苦苦,争得口干舌燥,怕是等不到‘四化’,自己就先‘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