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1/2)
已是四月下旬。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崎岖的山路上一辆不起眼的油青马车正在缓缓行驶着,只路不好走,车身颠簸的厉害,少倾便有一只玉白的手掀开了帘子,跟着便见一双十年华的美人趴在车窗边干呕了起来。
赶车的人忙“吁”了一声,停了下来。
“夫人,要不歇歇脚再走吧?”
宝鸢摸了摸微微凸起的肚子,又拿了茶水漱了口,含了一颗蜜饯在口中这才觉得舒服了些。
护送她的人都是秦婉亲自挑的,她倒是不担心。
林中树木葱茏,遮天蔽日,倒是比外头要凉上几分,宝鸢只记得离京城大半个月了,并不晓得距离目的地荆州府还有多远。
“我们这是到哪了?距离荆州府还有多远的路程?”
那赶车的是个上了年纪的,年轻时走南闯北,便接过话茬道:“这才到了豫州的边境,离荆州府还远着呢,眼下夫人的身子一日大似一日,像是前些日子那样赶路只怕是不能了。”
他皱着眉算了起来,手中的长烟杆子斜搭在一旁的膝上。
“快则一个半月,慢则两个来月吧。”
“啊?”
宝鸢惊呼一声,起初在《大渝志》上看到荆州府的时候,她只晓得距离京城极远,可没想到会这么远。连日来赶路辛苦,她现在又怀着身子,只怕是难以再往下走了。
山中的风带着草木的香气。
宝鸢吹了会儿风,整个人也松快了些。
她缓步走到了高处,极目远眺只见不远处有一处山谷,谷中有袅袅的炊烟,河水像是一条玉带贯穿了整个山谷,瞧着倒是格外的宁静。
宝鸢又想,这里离京城也稍稍近些,倘若秦婉或是聂忱想来看她也方便些,不比荆州府路途遥远,若非必要只怕此生要再见也是困难。
她不敢立刻做决定,忙让人扮成了行脚的货商去探探那村子的底细。
若是民风淳朴她便住下。
护送的人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山下的村子叫大槐村,因着山路难行,村子里只一二十户人家。”
“那我便在这里住下吧。”
宝鸢轻轻的说了一声,“这一路劳烦诸位了。”
原本还要好几个月才能回家,现下护送的几人皆都露了喜色,“夫人可想好了?那大槐村本就偏僻,夫人若是在这儿住下,身旁又没人伺候,只怕是要吃苦的。”
宝鸢莞尔一笑。
“不妨事的,我本就是苦出身,不怕这些的。”
几人将宝鸢送去了大槐村,待一切都安置好之后,这才回去复命。
宝鸢原想写信让他们带回去的,又恐会被有心人发现,便只让他们带了话。
大槐村里鲜少来外人,现下来了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自是稀奇。各家各户都争着来瞧稀罕,宝鸢对外只说夫君入伍后便死在了边地,留下她们孤儿寡母无人照拂。
途经这里见大槐村山清水秀,便想在这儿安家。
村子里的人听闻后皆都落了泪,谁人不感叹一句可怜见的,又见宝鸢生的单薄,自是心生怜惜。
这一来二去的,便也同村子里的人都熟识了。
......
姜行舟这一病,病了半月有余。
建平帝允准他去封地后,他原本是打算带着宝鸢即刻就走的,可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现如今要离开京城时,却只能带着一具棺材。
周栋和曹旭都是忙着收拾府里的东西。
姜行舟无事可忙,便去了书房。书房里一切如旧,有细碎的日光透过窗棂照进了一旁的软榻上,视线模糊间他似乎看到了宝鸢正拿着书看的认真。
光从她的背后照了过来,衬的她肌肤赛雪,眉眼如画。
他刚伸出了手,眼前的一切就都化作了乌有,只有一本书放在了桌子上。
《大渝志》。
他恍惚记得去岁过年的时候,宝鸢时常在看这本书,他拿了起来,随手翻了翻,这本书他曾经翻过,只不过记录了大渝各地的风土人情罢了,并无特别的。
姜行舟手中翻书的动作一顿,当中有一页的页脚有着折痕。
他细细的看了起来,这一页是介绍荆州府的。
他读的认真,连曹旭进来他都没察觉。
“王爷,一切都已打点妥当,等您进宫辞谢皇上后,咱们就可以启程了。”
思绪被打断,姜行舟将手中的书递给了他。
“把这本书也带上吧,路途遥远留着打发时间用。”
再次站在宫门前,姜行舟的心绪格外的平静,无悲无喜。这几日建平帝的身子也不大好,太医院的太医们诊治了后只说是受了凉,养上几日便会好的。
可这都五六日了,还是咳个不停。他身着明黄里衣,卧在榻上,面色倒是红润。
“前些日子听说你病了。”
姜行舟拱手回道:“如今已大愈,劳烦皇兄挂怀了。臣弟此来是跟皇兄辞别的。此去两广山高水远,此生再相见只怕是不能了,臣弟在此恭祝皇兄福泽绵长,大渝国泰民安。”
他恭敬的行了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眼前的男人似是清瘦了许多,面上神色依旧淡淡的,可这番话却说的建平帝心绪起了波澜,他圈手覆在唇边剧烈的咳了起来。
于情于理他都不该放姜行舟走的。
可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念在兄弟的情分上,他还是允了。
“去吧!”
出了养心殿后,有鸽哨声响起,成群的鸽子自半空中飞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