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关于曲目 sp的筹备(1/2)
如果放在索契冬奥之前,给丛澜编曲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但现在不是了。
当《风暴》诞生,《皎月》盈满,2019赛季的曲目就成为了世界层面的困难,对编曲团队、编舞团队来讲,都是遇到的最大挑战。
丛澜是谁啊?
她是花滑唯一超越金字塔尖的人。
以前还能夸一句“金字塔尖上的人”,上赛季过后,人们已经不再用这个形容词来描述她了。
不够,太不够了。
她凌空之地,合作者又怎么能坠在地面?
尤其是珠玉在前,最差也需要与前面的曲目效果相当。
为此,国家队抛出了橄榄枝,但没有团队敢接。
有犹豫着说要试试的,最后也痛苦地还回了资料,表示实在无能为力。
“超越”,在2019赛季成为了所有人的压力。
而这个压力是无声蔓延的,对丛澜是,对于谨是,对堂溪茱迪是,对整个国家队都是。
在此时,靠花滑从业者就不够看了。
张简方拉来了国家团队,都是相关层面的大佬,负责指导手下人工作。
堂溪被塞了进去,一是作为花滑组的组长与多方协作,二是把握这个机会学习。
很痛苦,堂溪半夜都要哭着给茱迪打电话,问后者自己是造了什么孽,三十多岁的年纪还要重新学起。
她根本就不是作曲编曲的料!!!
可是她懂花滑,也是当前国内编舞师佼佼者,更是从国家队走出来的根正苗红自己人。
茱迪只能安慰她,又庆幸自己没被塞进去。
直到曲子差不多了以后,编舞团队正式成立。
花滑组组长:茱迪。
茱迪:……
与以前小打小闹不一样,这次花滑部的意思很明确:为了冬奥准备。
准备的不单单是运动员梯队,还有后勤团队的所有方面。
作为曲目呈现的关键部分,编曲和编舞自然不能像以前一样。
茱迪:“所以以前不是过得挺好的吗?”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方方面面都是如此,花滑圈历来的传统便是运动员掏钱去找曲目和编舞老师,哪怕俱乐部出面,也是这样的。
俱乐部自己养着的老师们,也不一定就多好,拿着一套模版出几十个节目的,大有人在。
否则丛澜她们近年每次的长短曲,为什么会格外招人喜欢?
因为有创新,还满满的都是用心的痕迹。
桑莹才比了多久,都能出经典曲目了,一半原因是她表现力不错,还有一半则是曲子和编舞很加分。
放在以前,确实够了,但在京张冬奥周期是不够的。
丛澜沐修竹他们几个能单独联系大师,大部分孩子却是被打包给合作方的,而他们收到的东西水平高低不一,有的能看出来浓浓的敷衍感。
钱不到位吗?当然不是,这可是超大的一份合约。
堂溪茱迪几个人做不到包揽全队,一个运动员按照三套节目来算,全队四个项目加起来得要二三百套了,她们编到死都编不完。
顶多是其他的曲目编排好了以后,给队内的孩子改改细节。
可是,有时候,一张白纸容易画画,已经画好的作品再去修改反而会受到各种限制。
张简方一早就想要打造属于自家的官方团队,不再像是以前那般跟大师合作,效果全凭对方的良心。
而是搜罗各方面的人才组成能用KPI考核的团队,彼此促进、加油、进步。
只不过,事情忙,他来来回回颠倒地转,有时候根本顾不上这些。
借由新赛季的开始,加上丛澜找人时遇到的困难,张简方一拍大腿,觉得时机这不就到了吗?
怎么选曲?当然有专人来负责!参考一下教练和运动员意见,最后还是要看对比呈现的!
怎么编曲?国内幕后制作者不少,不了解花滑的也可以拉来学习学习,跨行业说不准就走出新路了呢?
怎么编舞?这都是老手段了,茱迪负责,全世界拉大师、退役运动员、教练来参加,看谁的效果好,就聘用谁。
不要求所有人时刻在岗,但在每年休赛季的时候,得为运动员量身打造适合的长短曲,以及一套表演滑。
赛季中也得去跟着参加比赛看看效果,给负责的运动员及时调整编排。
等等等等。
Jr组的要求可以适当放低,目前时间紧任务重,尚且以Sr的孩子们为主。
这个想法来得快,落地又要迅速,三到七月份都去拉人了,就这都没弄好。
好在还有两年,明年和后年起码会好很多。
冬运中心的面子不够就扯体总的大旗,嘴甜点儿人跑得快点儿,再多批一些经费,总能扯起来一个班子。
一旦这两个班子立了起来,对运动员们的影响会是巨大的!
就如同丛澜曾经提到过的,好的编舞师能扬长避短,利用规则为运动员争取到最好的上下限。
能做到这点的编舞师不少,却不是对待每个合同都会这么做的。
而这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
毕竟,曲子和编舞全然为运动员量身打造,这样的大手笔放在以前都只有顶尖运动员能得到。
还是那句话,要钱,要名气,要老师们的良心。
网络上有人回顾2010赛季,众人发现不足十年的时光,花滑部焕然一新,连队列滑现在都蒸蒸日上,整个冬运中心的前景也朝气蓬勃,觉得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这些变化不仅是成绩,还有所有的所有。
她们夸赞着张简方,渴望着这位领导能够继续长时间地就任。
但对张简方来说,还不够。
掣肘的利益团体太多了,不论国内还是国际上,他艰难地趟出这么一条路,实在是太难也太慢了。
就像是大家一直在夸奖的赛事承办以及后勤团队协作,张简方觉得离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要走。
他今年九月份的内部总结与展望会议上,深刻反省了一番,认为前几年还是步伐过慢,加上计划不足,导致很多东西都没去做,也走了许多弯路,浪费了不少资源与实践,最终耽误了许多事情。
直听得滑冰项目的其余负责人嘴角抽搐,恨不得拍桌子骂他你真的是够了!
内卷的张简方,是真诚地认为,花滑要改革的路漫长没有尽头。
张简方:“道阻且长啊!”
远的不说,先把我们孩子们需要的曲目舞蹈给整起来啊!对外也要把解说做到位啊!
这两点放在以前,是没精力去做的,旁的都顾不过来了,谁会在乎这些细枝末节?
先凑合过呗!
以前的张简方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凑合着凑合着,就到了京张周期。
眼看马上就22年了,他不由得生起了一股急躁之感,脚下跟踩了风火轮似的,走路像是在飞。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张简方的倾向也会成为新阶段的花滑部趋势,于是,虽然两个配合的新班子没一口气建成,但也至少初具雏形了。
丛澜的曲目之外,队内的大部分人也成为了两个班子的练手协作的机会。
而这些总数过百人的团队中,不单有中国人,还有形形sè • sè的外国人。
与20世纪的领导方针相比,张简方认为当代根本就不适合什么“纯血中国团队”,他要的是成绩和发展,面子这种东西他不在乎。
大清闭关锁国亡得多惨,他又不是没学过历史。
·
而,哪怕有临时组成的精英团队帮助,丛澜的长短曲进度还是不太顺利。
《朱鹮》短节目的编排尤为不顺。
丛澜有自己的想法,她想侧重人与鸟儿,也就是人与大自然的休戚与共,聚焦在这个层面上。
之前的《风暴》,阐述的其实也是大自然的话题。
当时的方向在于探险,虽然也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但它与朱鹮这个题目差别是很大的。
人在南极这种恶劣环境下,遇到的危险来自大自然。
朱鹮的栖息地缩减到族群几乎要灭绝,它们遇到的危险来自人类。
这个时候,人类的探索变成了朱鹮的危险本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