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比赛过程的解析(1/2)
说实话,跟着国家队成员们训练、记录他们的日常,与教练们一起开会,在这些吃穿住行都在一起的漫长时光里,科研项目组的人早就把丛澜她们当做是自己的家人了。
哪怕不到家人这个程度的,也会对她们偏爱。
这群人除了丛澜褚晓彤和队内运动员以外,还收集了世界范围内的花滑选手的数据相关,他们更加相信眼睛会说谎,耳朵会听错,但数据不会说瞎话。
他们虽然不会跳跃,不是花滑运动员,但他们同样与真正的运动员一样,知晓丛澜的跳跃有多厉害,滑行有多变态,整个人在花滑上有多么的强大。
数据太重要了。
阶段里,科研组的人也根据国家队成员的评分标准对某个比赛进行了复盘,得出的结果和名次,与现实不说大相径庭,也是相差甚远。
特别是按照丛澜所得到的待遇标准取个平均值,转而形成一套评分规则,对GP其他分站、GPF、世锦赛进行模拟,最后的女单成绩特别不一样。
谁抢了谁的第二名、谁本来该第七却到了第五……
再根据褚晓彤的赛季待遇形成第二套评分规则,根据易儒的、楼翎的、沐修竹的、舒傲白俞寒的……会发现他们总是被苛刻对待的。
这些,是WINGS给出的结论。
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现实,也是堂溪在编舞时参考的资料——因为她要做到让裁判无可指摘,不能从编舞这里就让自家选手落在劣势。
场下的丛澜还在继续着她的步伐,马上要到3F3Lo了。
于谨没有将视线落在现场的大屏幕上,他不想抬头看,也不愿意去费心看实时成绩,他只是攥着围栏挡板的顶端,指骨关节发白都浑然不觉,一颗心全扑在了丛澜身上。
他想看着丛澜好好地完成她的比赛,得到她该有的成绩,GP分站第一、GPF第一、冬奥第二枚金牌。
至于打分?
他左右不了,也无法现场去找ISU的人干一架,所以只能选择暂时地不去关注。
他把后勤,全都交给了张简方等人。
所以此时,张简方还在对讲机里怒吼:“给我上实时分析!技术回放时给我上模型四!”
模型四里,会将分数、技术动作数据、时间段内收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得一览无余。
换句话说,这一套模型里,丛澜的每个动作粉丝与得分、参赛运动员相关动作分析和得分情况、被选择选手(丛澜)的某项技术动作与最高、次高得分者的技术对比(可选定仅女单、仅男单、单人两项)是三个主要分析项,最后会有一个单独的系统评价,且都是以真人转换到建模小人的技术拆解动画来作展示的。
形成的动画会很长,播放再快也要五分钟才能过完。
WINGS的系统可以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处理,这是当前可以支持的最短速度。
后台小黑屋的科研项目组这边,初晓山听见身边的组长沉声地对前场留守的工作人员说道:“按张主席的要求。”
七个字,注定要搅起风雨。
初晓山叹气:“ISU你动什么不好,非动我们大家心尖尖上的大宝贝。”
组长看了他一眼。
初晓山憨笑。
组长冷哼:“说得对。”
他们很护短,不仅仅是对丛澜,其实前面易儒沐修竹两人的打分时,根据WINGS显示的两个冲突数据,大家已经在这里骂骂咧咧半天了。
“有病吧,竹子B级跟一个B的人,还没后者的分数高?”
“A的打分居然才是B,这个外国选手没国籍优势嘿!”
“旋转是C的话按理说应该是三级吧,怎么定成四级了?”
嘟囔过后就是一堆脏话。
WINGS有一套自己的评分标准,趋向公正、明晰,做到每一个打分都有据可依。
这或许就是冰迷们、张简方们所追寻的花滑正义,WINGS有,但ISU没有。
前场操作系统的两位工作人员对视一眼,扯了扯嘴角,无声之间分了任务,这个动左边,那个动右边,开始调取丛澜的数据,并匹配现场实况。
第三人则是负责对接直播转播线路,延迟直播给出的时间差,足够她将该给的东西都放在应该的位置上了。
他们日常也是会将数据整理后输出到训练场地外侧的大屏幕上的——张简方搞了个超大的显示器在挡板外面,就是方便教练和选手观看。
大到丛澜他们有时候训练累了休息了,还会接上电脑看电影。
齐妍和孙娅然收到了导演发来的语音,耳麦里有一道催促传来。
两人对视一眼,蓦地齐齐无声大笑。
齐妍也很想让WINGS的一小部分功能用在直播里,不多,一点点就足够了,冰迷们畅谈的WINGS到AI打分的未来前景,她也有看到,当时齐妍就想说其实WINGS已经基本上做到你们想要的了,问题是它没办法用到对外环节而已。
我就知道张总最近脾气不好,齐妍想着。
想推裁判进ISU,堂溪他们之外,香港有两人还挺适合的,但其中一个人特别拿乔,给张总找了不少麻烦,齐妍还见过两人聊崩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张简方的日子过得也不是多么顺风顺水。
他迫切地想要丛澜拿到蝉联,自七月份就紧张兮兮的,也难免什么时候就爆了。
齐妍就是没想到,会在COC上当场爆炸。
现场和直播延迟的这个空档,齐妍孙娅然紧急地接到了后侧方工作人员小心翼翼递来的纸张,上面是一些解说方向。
稍后,十五秒之内,丛澜3F3Lo起跳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
张简方:“……甚至怀疑他们早就练过这一套配合。”
太快了也!
科研组:不快,一个小小的切换。
姜意转身就走,提前去预备跟ISU与其他教练打太极。
每次WINGS的新功能出现,最受益的观众不是现场的,而是直播那边的。
去年它刚来的时候是这样,今天临时更改也是这样。
曲霏霏在日本收看直播,她正在嘟囔哎呀也不知道现场是不是已经跳出来了,就听一起看直播的人尖叫了一声,让她赶紧切网址,不要收看日台了。
曲霏霏茫然:“啊?”
因为央视这边,率先对接了WINGS实时播放。
3F3Lo流畅完成,裁判等待了几秒,在下一个动作之后才给了GOE。
这个时间差,刚好够WINGS处理实时收集到的数据,并在GOE给出的那一刻,直接在左下角标注这个跳跃的技术分析。
另外,出了个小框放丛澜的用刃。
在直播观众们看来,丛澜照常演绎着《风暴》,女王的起跳用刃依旧是那么的清晰,F跳内刃不用慢放和机器都能分辨出来是内刃,良心到赛场罕见。
3F落冰,借着势能滑出一小段弧线,再用余力起跳3Lo。
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左下角在3Lo起跳时出了3F的数据,先是高度51cm,远度,第三行是转速弧度/秒,很熟悉的格式。
··右下角紧跟着出了一个圆形的放大框,是丛澜起跳3F时的正与斜侧的两个方向用刃。
··当3Lo落冰以后,这里的用刃大图消失不见。
··左下角的数据变成了连跳3Lo的,右下角也跟上了3Lo的起跳瞬间慢放。
高清、超大、很慢,跟裁判席上一样清晰。
雾草这是什么!怎么突然多了这么个好东西!
啊啊啊是我想要的实时解析!
还有什么,还藏着什么!
不能再放别的了,会很影响节目的观感。
其余的都要放在技术回放的阶段才行。
孙娅然轻轻伸手,示意齐妍分析。
齐妍摸了摸耳麦:“我们都知道菲利普跳之前会有一个转体,它在进跳跃以前,运动员是向前的,起跳则是向后。点冰跳的瞬间是很快速的,快到可能让人看都看不清楚。是以,需要结合冰痕和足部动作,才可以区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跳跃,以及它的质量如何。”
F的深刃,其实没有Lz的深。
人的脚踝限制着,重心轴心也限制着。
普遍意义上的F深内刃,以人体的躯干垂直冰面作为0°轴线,冰刀内刃倾斜与其的夹角在30°,就是很干脆很漂亮的深内刃了。
丛澜的这个用刃,粗粗一看,就有这么多。
但是,进入弧线、点冰瞬间、起跳瞬间,这三个阶段的用刃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人在点冰前的那段弧线时,是深内刃;
随后的点冰瞬间却因为技术不规范,成为了平刃、错刃,更可能的是浅刃。
浅刃的意思是,技术符合ISU规范,它是标准的,只不过,它无法在一般速度下被人看出。
人眼是不可能分辨出高速运动时的5°、15°倾斜的,可又不能说这样的浅刃是错误的,因为这确实也是内刃。
平刃和错刃就没有什么争论了,尤其是后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技术正确的情况下,点冰时可能会继续压深内刃,也可能会变得浅一点点;
当点冰脚离开冰面、双足离开冰面的这个几毫秒的刹那,人体要跃起要摆动,千钧一发之际的F用刃又会变浅。
故而,真的去计较“xx的用刃多少度”,是很困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