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洛阳新区(2/3)
农业大学和第二师范建在河南,一所在洛阳,另一所在郑州,工商大学还是建在了长安,那里条件成熟一些。与大学相应的是就业制度改革,规定除了军政大学和讲武堂以外,其他的大学毕业生要在军政府注册的公私机构就业满三年以后方能有入仕为官的资格。
在各种非官府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职称评定机制。职称评定,参照官员品级来定。相应的等级,在政治上享受同等级别官员的待遇。
建大学最大的麻烦是缺乏人才,本来以为经过这几年的大学培养,凑一些教师出来还是不难的。但真正操作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同时建三所大学,人才根本不够用。
方以智作为河南两所大学建设的负责人,急的要死,他实在是玩不出大变活人的把戏,只能去找李振新,让他出出主意。
“密之、这有何难?咱们没有人才,不代表其它地方没有人才啊。”
“其它地域,估计能在大学当老师的人才也没多少。”
“非也、要把目光放长远,在大明的可不光是大明人啊。”
“王爷,你是说找那些西洋人?”
“为什么不哪?西洋人能给人当师爷,怎么就不能当老师哪?要聘请他们到大学来当教授!当然,要请一些真正有水平的,不能请混日子的。”
来大明谋生的欧洲人,并不罕见,不光是东南沿海有,像陕西、河南这样的内陆城市,也偶尔能碰见几个。洋人来大明之后,有的以传教为生,这部分人应该是有教会的资助。更多的人是在大明当雇佣兵和师爷,比如着名的汤若望等人。
“那些洋人加起来,还是不够啊!”
“那就只能慢慢解决了,西洋那么大,只要咱们的待遇足够吸引人,总会有人才过来的。”
实话说,现在到大明的所谓学者,都是些二把刀,欧洲真正的人才,还真没那个必要冒险来远东讨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