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办大学是个出路(1/4)
若是简单的解决目前两三千人的问题,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搞一次类似科举考试的招募活动,就能将这个问题暂时压下去。
现在陕甘的主要官吏虽然都到位了,但想办法挤两三百的官职还能挤出来的。传统的解决办法就是这样,剩下的人让他们待考,等下一届再安置。
但李振新总想着能不能找一个更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为以后长期施政打一个好点的基础。草创的时候底子打不好,时间长了就更麻烦。政治制度一旦稳定下来,改革是难上加难。
“别山、对于来陕士子的安排,咱们得琢磨出一个好点的办法,可不能用现行的科举方式简单解决。这样会限制读书人群体发展壮大,天下的官职就那么多,一直用这办法,会阻挠百姓们供养读书人的热情。咱们要解决读书人除了当官,再干不了其它事的历史顽疾!”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说服张同敞这个文官代表。古代为什么读书人群体比例上不去?一方面是受限于生产力因素,另一方面也和读书人出路太少有关系。就现在的这个知识分子比例,能当官的估计百分之十都不到。若是教育普及程度再高一点,那就更可怕。
“邦德、学而优则仕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一下子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现实,那些读书人一时的思想也难有转变!”
“吾知道肯定不能一撮而就,但咱们得有个思路。这样,今年的退役转业工作也要搞了!安排的转业官员数量稍微多一点,用这个办法来引导读书人报考讲武堂参军、谋个进身之阶。你出台个政策,以后让这些为国效力过的人比别人更容易升迁。”
吸引读书人去参军,一方面会军队基层的文化素质,提高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会加强军地之间的联系,是个好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