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子之下,青云之上(2/4)
吴笙游笑着读阿鲁台说:“据当下局势,和我对大明的了解,就算朱棣再好战,他也不敢拿大明国祚来冒险,所以大明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抵御咱们南下,而是平叛梅殷,大明甚至为此愿意放弃整个北方的片刻安宁,等平叛梅殷后,再集中力量来迎战我们,只不过朱棣这人好战,他敢靖难登基,若是这个时候北方这边被咱们打得千疮百孔,他在史书中会成为笑柄,所以朱棣不敢不表态,他只能亲自来到榆木川。”
阿鲁台颔首,“确实有这种可能。”
吴笙游情绪大振,有了阿鲁台的支持,他的观点和理念就能在鞑靼施行,继续道:“所以朱棣来此,并不是为战,而是为在绝境中求一个最好的局势,他麾下的兵马,不会超过五万,而且他也不会恋战,只要咱们大规模的进攻,他必然要退,将来史书记载,也不会说朱棣拱手让出了北方,而是战而不胜罢了,后人评断他只会说能力和局势的缘故,不会评价他作为帝王合不合格。”
阿鲁台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我们大肆进攻?”
吴笙游摇头,“现在还不能,朱棣这个人,不能太过轻视,要知道一件事,朱棣将北平升为顺天府,这个意图在大明那边无人不知,朱棣是想要迁都的,所以他这一次来榆木川的真实目的,我们还需要试探,不过可以确定,他身边真没多少兵力,所以我才认为,他在唱空城计。”
阿鲁台迷糊了,“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吴笙游不假思索,“先试探着进攻一次,看看朱棣的反应,并以此估算朱棣的兵力,若是兵力不少,那么我们可以以退为进,耗住他的兵力,若是兵力过少,则可采取诱敌等策略,来一场震惊千古的枭首之战!”
如果成功……
吴笙游忽然兴奋起来,如果成功,他吴笙游的名字将被浓墨重彩的载入史书,名垂万年,而他本人,也将成为鞑靼的大英雄,有着可以望阿鲁台项背的声望和地位。
有了这些,美女金钱还远吗?
那时候,自己就不再是鸡头,而是凤冠明珠!
阿鲁台想了想,“可以。”
这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当下之事,不是急着和朱棣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而是探明朱棣的虚实,毕竟天时地利都在自己这边。
人和?
也算,大明内乱,而鞑靼上下一心。
有天时地利人和,岂能不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