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该《永乐大典》登场了(2/4)
老李一脸仰慕,“富可敌国,传说咱应天城这高大城墙,还有他祖上的功劳。”
黄昏:“……”
沈万三?
沈万三貌似不是明朝人,应天城墙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且沈万三死了多年,他的三个儿子也已经死了,因为“蓝玉案”的缘故,连孙子都死得差不多了,应天城里哪还有他的后裔。
老李道:“这人叫沈熙礼,早些年和我在一家商号里主管海外贸易,我就跟随他去过西洋,说起来还是他劝我学习的琉璃制作,后来他主管的商船遭遇风浪,给商号造成巨大损失,他被东家辞退后,如今住在莫愁湖边,也没继续经商。”
又道:“当时商号里有人悄悄流传,说沈熙礼是沈森最小的儿子。”
黄昏喜出望外。
名门之后啊。
沈森的爹是沈荣,沈荣的爹是沈三万,换言之,这个沈熙礼很可能是沈万三的重孙子,身上有着经商的基因。
可以试试。
对老李道:“他住在莫愁湖什么地方,我明日就三顾茅庐去。”
老李详细说了。
黄昏记在心间,把工坊的事情交给老李,他则立即从钟山赶回城里,先去找府尹向宝:要用沈万三的后人,得先弄清楚,这个沈熙礼身上是否还背着罪名。
倒是不怕朱棣,就怕有人借题发挥。
毕竟涉及到当年的“蓝玉案”。
府尹向宝听闻黄昏的来意后,刻意去翻了应天府衙内的卷宗——当年蓝玉案牵涉及广,各部门都有对应的行动和操作,留存有档案。
翻完卷宗,府尹向宝出来告诉黄昏,沈熙礼其人并无戴罪,但其父沈荣因为兄长沈旺牵扯进了“蓝玉案”而被坐罪。
黄昏大喜,只要沈熙礼无罪就行。
拜别向宝,黄昏深思良久,觉得此事还是给朱棣报备一番。
于是进宫。
近来应天颇为安静,朱棣难得清净了几天,有事没事就把建初寺的道衍老和尚召道乾清宫密谈,不外乎就是关于边境安定是否需要御驾亲征之类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