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考斯特布鲁(2/4)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这是描述江南的话语。
不用多说,之所以出现这种说法,几乎可以肯定少不了疟疾的作用。
这种疾病曾经保护非洲内陆地区免于欧洲人的入侵,成为欧洲殖民者的绊脚石。
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标志性会议,是1884年的柏林会议,柏林会议正式拉开了欧洲殖民国家瓜分非洲的号角。
比如德国在这次会议后得到了德属东非(坦桑尼亚)和纳米比亚,并且派遣官员来到殖民地维护统治。
看到这里,人们就会很疑惑,为什么这么晚?
要知道1500年前后就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之后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全世界占领殖民地,17、18世纪,英法占领了印度北美等大片的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1884年欧洲人才开始全面瓜分非洲呢,毕竟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像非洲那样,距离欧洲这么近呢?
比如美洲,不管是南美还是北美,都有大量的欧洲人的后代,但是在南部非洲很少有欧洲人的后代,只有南非和纳米比亚有少量欧洲白人生活。
答案就是疟疾。
现在流行的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
最初是一些传教士,见到土著用金鸡纳树皮来治疗打摆子(疟疾),也模仿着他们吃金鸡纳树皮,后来证实确实有效。
正是因为奎宁的出现,使得欧洲瓜分非洲成为了可能。
只是金鸡纳树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只能在亚热带地区种植,在取材上,肯定不如分布广泛的青蒿方便。
当然,君士坦丁想用这玩意儿制药出售赚钱,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别的不说,要是君士坦丁大声地喊出来,青蒿能治疗疟疾,大家绝对不会吝啬赞美之言,发自内心地称赞君士坦丁的发现给患者带来的福音。
至于赚钱么,想想就好,那之后的事情和君士坦丁就没啥关系了。
英法德美这些国家,真不会怎么在乎一个希腊小王子的专利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