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第 102 章(2/2)
袁叙白在心里欢呼一声,今日终于不用背书了。他撞了下李云璟的肩膀,冲他叽咕叽咕眼睛,李云璟也挤了挤眉,扭头又用肩膀碰了碰陆舟的肩膀,低声道:“恭喜师弟啦!”
陆舟微微抬了抬下巴:“多谢师兄。”
“……我曾有幸拜读过子湛的文章,子湛的很多想法我都深有所感,尤其是关于税法改革方面,只可惜当初子湛辞官归隐,有许多未竟之事,为此我还惋惜了许久。”王自清几人围坐一桌,一边品茶一边闲聊。
江子义道:“王大人说的那篇陈国税收论子义也曾读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人丁税和田税。我大陈的土地政策是不抑兼并,可自由买卖。但十几年前,税法并不完善,常有地主豪强联手官员中饱私囊,实乃国之蠹虫。荀先生的税收政策一出,动了不知多少豪门的利益,但也更进一步的规范了土地买卖。后续尚有其他税收之策未及施行,先生便辞官了。若能继续推行,想必朝廷也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荀湛道:“政令的推行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当初那个局面,若强硬的推行下去,最后伤的还是百姓,更会动摇国之根本。”
他看了眼在窗边小声闲聊的师兄弟三人,然后将目光落在陆舟身上,他道:“四郎曾说过,法律和制度是国家的根基,如若国家强盛,则政权务必握于明君之手,政令得以顺利推行,法律可以约束官民行为,国家才会向好。”
江子义忍不住赞道:“宴舟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高见,子义佩服。”
陆舟正和师兄弟聊的热闹,忽然被点了名,还有几分恍惚。
王自清见状冲他招手,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华阳县大牢,你对吴槐说我大陈的律法并不完善,我一直都想与你好好聊聊,正好今日趁此机会,你且说来听听。”
陆舟上前冲在座几位拱了拱手,道:“是先生过誉了,不过是宴舟一些浅薄想法,在师父跟前岂非班门弄斧。”
王自清笑骂:“原先倒不知宴舟如此谦逊呢。有想法你便直说,不怕说错,也不怕走弯路,怕就怕空有想法而不去付诸实践。”
陆舟挠挠头,笑道:“那宴舟就献丑了。宴舟和先生学习陈律,素日也喜欢关于律法方面的书,前朝的律书宴舟也曾有幸翻阅过。通读之后可见本朝律令大多建立在前朝律书的基础上,再依本朝之现状对某些律令进行更改完善。宴舟年纪轻资历浅,所学皆为书本中所提及,对律书的感触并不算多深。”
“直到在林掌柜的书铺里看到一本记载秦国律令的书,再结合日常所见,宴舟方才觉得本朝之律令较之更早的朝代,在某些条令上是不公平的。”
他斟酌了一下措辞,而后道:“我娘常常和我说,这世道女子不易。宴舟以前不懂,但现在明白了,因为本朝对女子有诸多限制。她们甚至并不能称之为dú • lì的人,她们只是男人的依附。但在秦国时,虽然相对男子来说,女子依旧处于弱势,但秦国的律令却也给了女子更大的保护。她们的财产有律法保护,她们也可以和离之后归家,抑或是dú • lì生活,并不会有人以此为由而贬低她们不守妇道,不守贞节。”
“除此外,秦律在对待贵族和平民上也有一定的公平性。《韩子》有言: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宴舟以为秦律的精髓就在于四个字:法不阿贵。”
“律法不是为贵族服务的,更不该偏向贵族。律法应该是公平正义的,不可侵犯的。任何人,哪怕天潢贵胄也不该藐视律法。只有从严立法,从严惩处那些触犯律法的人,人的行为才能得到更好的约束。”
王自清连连点头,然后道:“自秦以后,历朝历代君主皆以儒治天下,他们认为秦律未免过于严苛残酷。而我大陈自立国以来,历任君主更是大力推崇儒学,宴舟若想改变,恐怕难如登天。”
陆舟道:“改变也是可以潜移默化的,我们并不是要将现如今的律法一下子给推翻。我们只要逐步的,不断的去做出改变,然后在某一天你就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竟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何况宴舟本意也并非让君主废儒而尊法,宴舟认为学说应当百花齐放,以儒教化万民,以法约束万民,无论文化还是道德都会慢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项冬青本来对文人之间的交流不感兴趣,但陆舟这番话一出口,他竟也被吸引了。很难想象,这样的话竟是从一个年仅十四岁,自幼在乡下长大的少年口中说出来的。道一句天纵英才,也不外如是吧。
李云璟托着下巴看着陆舟,每次陆舟在回答荀湛的问题时,李云璟都喜欢这样看他。因为他觉得这个时候的师弟,身上有光,眼中有火。他很喜欢。
荀湛也颇为骄傲,不仅因为这样优秀的学生是他荀子湛的,更重要的是陆舟的思想同自己不谋而合,甚至想的比自己还要长远。
他道:“四郎的话其实也是顺应天时的表现。政令再好若不合时宜,恐怕还会成为祸患。只有根据现状不断的做出改变,才能发挥政令最好的效应。”
他自斟了杯茶,然后对林逸说:“开春之后我打算去江南一带走走,逸之可有兴趣同行?”
林逸闻言大为惊讶,他不是很确定的问:“子湛的意思是……”
王自清也扭头看荀湛,目光中隐隐流露几分期待。
荀湛也不卖关子,他点点头,道:“就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也同伯庸说起过,开春后便出去游历。家中娘子已经着手为我准备行囊了。”
林逸拍手笑道:“甚好甚好。这些年你一直隐居溪山村,我多次邀你出门你都不去,这回好了,我又有伴儿了。”
王自清只能连连叹气,流下羡慕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