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你觉得太子怎么样(2/3)
“若他将来能当皇帝,必是一位仁德之君。”
仁宗之名,可不是吹出来的。
“仁德之君!”朱棣喃喃的重复这陆林的话,显然,他是被陆林的话震慑到了。
他一直将太子的仁德,当成是他懦弱不敢争的表现,如今骤然听得陆林对太子的分析,登时醍醐灌顶。
太子不是怂,不是好欺负,他只是有一个仁爱之心,他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苛待了任何人。
“咱们关起来门来都是自己人,我才说的,你们可千万不要传出去。”
陆林说完这句,才补充道:“如今的大明,刚才从四年的靖难之役走出来,百姓才得了喘息的机会,当今皇上却又要对鞑靼用兵。”
“打仗可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苦的终究是百姓。”
“虽然陛下好战,都是为了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好战的皇帝,有一个就够了,大明江山不可能靠打仗一直巩固下去。”
“所以下一任皇帝,必然需要像太子这种仁德爱民之人,给大明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而不是一个可能比当今陛下更好战的汉王。”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要的可不是什么广阔的疆土,他们只想要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可以吃饱穿暖,一家人衣食无忧。”
陆林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枚钉子,狠狠的扎在朱棣的心上。
握紧的拳头,不住的颤抖。
百姓要什么?
百姓要的不是广阔的疆土,胜利的喜悦,他们只想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这些话对朱棣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他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从来不知道百姓要的是什么。
当初他跟随他爹太祖皇帝起义,口号不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程刚立起纪,救济斯民吗?
救济斯民,不就是为了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吗?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忘了初心?
如今唯一谨记初心,并且身体力行的,也只有老大了。
朱棣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以前虽然经常敲打老二老三,但是说实话,他最看好的是老大,最喜欢的是老三。
相反的,被他骂得最多的最受他猜忌的是那个日日为了国家呕心沥血的老大。
他觉得老大太过于懦弱,一点都不像他,毫无王者风范,甚至一度有废掉太子,另立的打算。
现在回头想想,若不是他的偏心纵容,老二老三怎么可能手握重兵,过得比太子爷都威风。
如今,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离开陆府,朱棣带着姚广孝径直回了宫。
不等朱棣召见,朱瞻基带着陆林题好字的画像来到乾清宫求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