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还有多少惊喜(1/3)
朱棣还在为军粮的事情烦恼,又无甚办法。
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恰好工部尚书前来汇报改良版火铳的制作情况,听说火铳已经制造出来,已经投入使用,确实可连打七发。
而且因为弹夹是可拆卸的,可提前装弹完毕,作战的时候随手掏出便可替换,比之前那种打一枪填充一次火药的火铳,操作起来简直是方便太多了。
朱棣闻言,顿时精神振奋。
“做得好,有了这批改良的火铳,北伐大捷,指日可待。”
便是没有这批火铳,朱棣对北伐鞑靼都很有信心,如今有了这批神器,简直是如虎添翼。
工部尚书也甚是骄傲,虽然图纸不是他画的,但这批火铳却让他在佛朗机等世界先进建造师面前大大的露了个脸。
“对了。”
朱棣想起陆林的嘱托,于是把那个什么代耕架的图纸交给了他。
“照着这个图纸,做几个出来,朕有用处。”
工部尚书双手接过图纸,莫名的兴奋。
陛下这才又拿到什么宝贝图纸?
有了上次火铳的经验,工部尚书本能的以为这次一定又是什么惊世奇作。
可一看,这是什么啊?
犁耙?
可又不太像,这么大这么笨重的犁耙怎么往牛身上套?
陛下这次有失水准了!
他有点失望的准备把图纸收起来,但是犁耙的图案却一直在脑中回放。
等一下!
他顿了顿,又赶紧把图纸掏出来。
这个是……
不需要牛的犁耙?
犁耙的两边支一个大架子,架子中间拉两条绳索,铁犁贯于其中,前方在上两个辘轳,一人扶着铁犁,两人推着辘轳往前滚。
两个辘轳就代替了耕牛的作用,又比纯粹的人力拉犁省力。
特别是辘轳前方,还设置了一个类似墨家机关术里的杠杆,臂越长,人需要使用的力气便越少。
如此就能把人力发挥到极致,彻底解决耕地高度依赖耕牛的现状。
耕牛稀少,一直是困扰大明农耕的最主要问题。
因为耕牛不足,大明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是荒废的,是故哪怕农民如何勤勉的耕作,一年下来,都是挨饿受冻的多。
如今即便有了红薯这等神物,大大提高了亩产量,他们或许不用挨饿了。
但耕地并没有增加,大明的农耕也没有质的飞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