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要报仇了?(2/3)
可是,巂州又能是他正确的选择?
王珪可是前隋的大臣,眼看局势不妙,这才降了大唐,被李渊指定为老爹的东宫属官。
却因为老爹的谋事不足,被一贬到了巂州,那可是在吐蕃人和吐谷浑人的眼皮子底下,估计老夫子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会不会对大唐有怨恨。
而且,虽然他是老爹的人,可是,从他能背了隋朝投降大唐来看,天知道他会不会舍了自己再向二叔投诚?
就算他手中有老爹的亲笔信,如果王珪真的是那样的人的话,那这封亲笔信就不是他的救命符,而是他的催魂索了。
至于韦挺?他还不是很清楚。历史上,他写的诗倒还是不错,至于为人如何,他不知道。
一路上胡思乱想着,天气渐渐热了起来,阳光偶尔晒到脸上,额头上还冒起了细密的汗珠。
时近正午的时候,眼前的山谷变得开阔起来,偶尔还能见到稀稀落落的一些村舍房屋,田地间,经常会看到几个劳作的人们。
然而,大家也只是稍事休息,喝了几口清凉的溪水之后,然后继续赶路。
时近傍晚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两条叉路,一条笔直往南,一条则是往西南方向而去。
往南而去,应该是一路通往襄阳和荆湖方向去了,往西一路直往巂州。
虽然刘厚说那里很好玩,可那只是站在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看的。但事实上,那里在一千年后,都仍是胡汉杂居之地,而且不管是哪个族的人,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风都十分的彪悍。
若是去了那边,成天和一群仍未完全开化的人打交道,多半没有多少安生的日子好过了。
但唯其这样,朝廷把这里当作了发配犯人犯官的地方,才有可能是李承轩的机会。
在一个胡汉杂居的地方,朝堂诸公们,应该不会关注到李承轩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吧?
车队扭头向西。
此时,他们已经足足赶了十多天的路了,李承轩原本瘦弱无力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