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叛军围城,形势危急(2/2)
“郗大人,您忘了,县城没有望楼啊,最高的建筑还是云台楼...”衙役无奈地回答。
郗成这才想起自己在县里经营一年多,对民生、交通、商贸多有建树,唯独在军事方面没有任何举措。
也是,这太平盛世,谁能想得到籍阳王会在这个时节造反呢。
仪阳县并非军事重镇,只因为是度良郡府所在地,城墙是按照郡的级别修建的,比一般的县城高出不少,也坚固些。
此时,好在度良郡尉李节是军队出身,在叛军合围前及时下令将县城四面城门关闭,并且已经将县城里现有的郡兵都集合起来,全部到城墙上布防。
得到这个消息让郗成稍稍舒了一口气,在面对叛军时自己简直是猪队友,第一反应居然是丧气,还好郡尉给力,不然这仪阳县怕是第一时间就沦陷了。
既然已经到现在这个状况了,那郗成只能振作起来,五大家族本来都是要逃的,这下一个都跑不了了,郗成建议他们尽快将在县城中的伙计全部武装起来成为民兵,听从郡尉和县尉的指挥,并且利用他们的号召力让城里的青壮年都来临时充任民兵。
事已至此,仪阳县五大家族的人除非直接翻出城墙投降,不然也只能和县里的守军一条心了。
一支三千人的民兵很快被拉了起来,至少在数量上让郗成有了点信心,但这根本经不起细想。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前一刻还是商铺伙计、搬运工、马车夫、工人的平民,在职业化的军队面前根本是任人宰割的大白菜。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郗成现在只有依靠这些人来守卫县城了。
不及之后,探子来回报了一系列消息。
籍阳国叛军在籍阳王洛莫卡·博桑卡晋莫的指挥下,点起两万人前来进攻仪阳县。此时的籍阳王洛莫卡自称灵骞皇帝,自己封了个“继德”的年号,在起兵誓师仪式上当场即位,这样就成了灵骞“继德”皇帝洛莫卡,至于有没有人认他就两说了。
其他州镇压叛军的军队已经准备平叛,但因为还没收到朝廷的调令,暂时无法开动,这对于仪阳县来说实在是个坏消息。郗成有些想念前世的即时通讯了。
籍阳叛军三万人中,一万人在周围的郡县四处掳掠,大搞破坏,而两万人则直奔仪阳县。仪阳县边上的静康县成为第一个牺牲品,静康县城连城门都来不及关闭,就被籍阳叛军的先头部队轻骑兵直接冲进城中,静康县的赵县令前来查看,被叛军砍了脑袋。叛军在静康县城中大肆抢劫,shā • rén立威后,裹挟县里的百姓,号称十万大军,直接向仪阳县冲来。
叛军的轻骑兵直接包围了县城,好在骑兵没法攻城,郡尉李节又机敏地及时让守军关闭城门,好歹让叛军在后续部队到达形成团团包围之前没能占领四面城门的任何一处。仪阳码头和王家的坞堡被叛军摧毁,王家的家人被杀了一些,但其他坐船及时沿着仪河逃离。叛军没有水军,只好作罢。仪阳铁矿也被叛军占领,可怜矿监方宁上任才一年,被叛军抓住当场处死。
还有一个消息,多年来重病缠身的度良郡郡守黄明诚,听说叛军围城,居然惊悸而死,当场暴毙。副郡守左延生只好临时担起重任。好在左延生知道洛莫卡的叛乱虽然来势汹汹,但最终必定会失败,不值得向他投降,因此立志抵抗。否则上官没有抵抗的意志,吴启扬和郗成的一切努力都是白搭。
吴启扬和郗成马上带着县尉刘海和典使冷福前去拜见了临时郡守左延生和郡尉李节,同时也叫上县里最有军事经验的新任捕头柳正旭。
“左大人、李大人,下官仪阳县县令吴启扬、县城郗成携同县尉刘海、典使冷福、捕头柳正旭前来拜见。”吴启扬和郗成先向左延生和李节见礼。
左延生一张尖嘴猴腮的脸此时再加上一脸苦相,简直不忍直视。郡尉李节则是身着盔甲,显然是刚从城楼下来。
“李大人、吴大人、郗大人,诸位同僚,籍阳王突然造反,大军已攻入度良郡,已围困仪阳县城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知道了。我想大家一定很惊恐,但叛军骤然起兵,又裹挟百姓,只是乌合之众,朝廷已调集大军征讨,叛军不日将溃散。希望诸位同僚同心协力,共同守住仪阳县,等待朝廷增援。今日黄大人突然病故,郡中没了主心骨,本官身为副郡守和郡丞,只好暂时担负起重任。本官已决意与仪阳县共存亡,还望诸位同僚努力。”左延生勉强说了些场面话,希望在坐的都能出力守卫仪阳县。
但面对城里军械不多,士兵只有五百人,民兵三千却毫无训练的情况,大家都深深陷入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