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转危为安,仪阳商业(2/2)
郗成的想法是,等县里财政积蓄到一定量了,再筹集县里大户的资金,以这一条县道为依托,建立起整个仪阳县的交通网。不过这样的浩大工程现在还只好想想,而且到时谁知道吴启扬和郗成还在不在仪阳县呢。
不过,现在的这条雨天不会积水、路面由平整石板构成,两边有火山灰泥筑成的明渠可排水,底部还有暗渠可排地下水,路基由大小石块和灰浆层层叠加造的如此稳固,宽度就比之前的土路宽两倍有余,可同时通四辆大车的大道,得到县里百姓和大户的一致好评,往来的游商也对此赞叹不已。
道路是差不多了,当初修筑县道前郗成给王家陈说过利害,等县道修筑好了他们的货运和朝廷漕运的水陆并行将大大便利。而童家听从郗成的建议,将酒楼进行翻新,并按照郗成的规划重新布置,通过层次化经营和综合体模式,生意直接翻了一番。童家家主童骏麒每次见到郗成和吴启扬,都说两位是他童家的再生父母,以后县里无论有什么事他童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来在这仪阳县,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政令都是出自郗成的提议。但郗成十分照顾吴启扬这位昔日对他恩惠有加的小少爷的感情,始终对外说这些都是他和吴启扬共同的倡议,甚至有时干脆说是吴启扬的意思。毕竟吴启扬只是二十来岁的小青年,与他两世为人的丰富经历和经验不可同日而语,但吴启扬是县令,而他郗成是县丞,吴启扬为正而郗成为副,上下尊卑还是要有的。
同时,郗成将来想要升官,还要倚靠吴启扬与“大岳七俊”其他六位家世不凡的青年才俊深厚的情谊,把本就才学非凡的吴启扬捧起来对他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而吴启扬也对郗成十分信任。他知道郗成这小子从小鬼主意多,有着超乎他这个年龄的见识,从不忌讳郗成提出他想不到的政策措施,毫无嫉妒之心。两人一正一副搭档十分妥帖,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仪阳县政通人和的一大原因。
说来王、童两家都已得或者看得到好处,来家也十分认可县道的修筑,但出了大力的林、万两家,郗成当初还是口头答应的为他们排解争执,给出经商建议。现在林、万两家出钱出力,毫不懈怠,他郗成也该兑现承诺了。
这天,吴启扬和郗成将林、万两家的人又召集起来,在童家焕然一新的云台楼设宴,这次是吴启扬和郗成请客了,答谢两家对县道拓宽工程出的大力。
郗成和吴启扬找了个清雅的包间,与林、万两家的各位推杯问盏,相言尽欢。
“两位家主,本县的县道即将修筑完毕,今后大家通往县外的人流货运不会再像以往那样不畅通了,这次你林、万两家出钱出力,林家保障工程的物料,万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本县不甚感激,工程完工后将再次上报郡府、州府,为你二家请功。”吴启扬说道。
“多谢吴大人,多谢郗大人!”林、万两家的主要人物,林家的林平万、林平舟、林平帆三兄弟,万家万天河、万天溪、万天潭、万天渠四兄弟,一齐向吴启扬和郗成敬酒。
“林老板、万老板,今天在坐的没有外人,有些话本县就在这儿说了。你们两家做茶叶这一行都已经不止三代了,因为生意的重合彼此多有积年的旧怨。不过你们这次在修筑县道的过程中通力合作,并未互相使绊,也是看在本县和郗大人的面子,本本县和郗大人十分欣赏你们两家,特想为你们出些主意,一方面化解你们的矛盾,一方面叫你两家生意更上个阶层。”酒过三巡,吴启扬直接开门见山。
林家家主林平万与万家家主万天河对视一眼,说道:“好叫两位大人知晓。我们林、万两家做的都是做的茶叶生意为主,咱们仪阳县产的茶清洌芬芳,带着特有的怡人香气,饮之齿颊留香。只是一直也没有什么大名气,只在度良郡几个县比较好卖,旁人都叫做仪阳茶。”
“我们林家做茶叶有五代了,万家做茶叶生意也传承了四代。其实两家一开始关系并不差,还经常相互扶持,一起请采茶工、找炒茶师傅,分享炒茶技术,甚至共用货车。”
“后来生意渐渐做大了,仪阳县不大,工人、师傅就这些,运货的道路也狭窄,仪阳茶运出去的售卖市场也就是那几个县,两家争抢资源才渐渐交恶。在上一代,林、万两家的矛盾到了顶点,那时真是有如世仇。”
“我和万老板都还小的时候两家爆发过一次大的械斗,比之前在两位大人面前献丑那一次严重得多,光两家伙计被打死的就有七人,一直闹到州府都知晓了,我们两家也是挨了重罚。您看小人这名字,就是那时改的,家父那时对万家真是恨之入骨。”
“其实到了我和万老板这代,反倒没那么大仇怨了。我们都是商人,商人讲求和气生财。一直斗来斗去,那不成了上不了台面的江湖帮派了。我和万老板也不是没谈过,怎么化解矛盾,可是谈到最后发现最大的问题存在于两家的生意,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恕我二人愚钝,怕是无法化解。两位大人若有良策,我二人感佩于心。”
万天河听了也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