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赶赴仪阳,新官上任(1/1)
郗成的县丞一职严格说起来应该只是从七品官,灵骞王朝的官员品级制度与郗成前世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十分相像,只是具体官职有所不同。郗成和吴启扬当官的仪阳县位于度良郡,而度良郡是敦州州府所在,而仪阳县是度良郡郡府所在地,因此郗成这个仪阳县县丞自动高半阶,也是正七品官。也就是说仪阳县相当于郗成前世一省省会城市市政府所在的区。硬要说的话,吴启扬可以算区委书记兼区长,郗成则是实权副区长。吴启扬其实有点类似于郗成后世的挂职官员,朝廷授职时言明吴启扬仍然算帝都会文馆的人,只是放到仪阳县担任县令。
到了上任的时间,郗成和吴启扬带着家人,其实就是两人的新婚妻子,赶赴仪阳县上任。离别时,大岳七俊中的其他六位自是不舍,着实拉着吴启扬和郗成喝了好几顿酒。吴启扬向业师宋可为道别,感谢他多年来的教诲。郗成在这一世得以国考进学的知识大半是吴启扬传授,算起来还是宋可为入不了门的徒孙,也向宋夫子行了大礼。至于吴启扬的老丈人嵩涛倒是只说了些场面话,无非是让自家女儿好好服侍丈夫,子腾你要好好为官早日高升回帝都之类的。郗成的老丈人,吴家管家孙炳闻在道别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为郗成和孙青鸢大包小包地准备了不少吃的用的,让郗成感受到了两世为人都没怎么体会到过的,来自长辈的温暖。吴逢这个工作狂平时早出晚归,这下自家儿子要到千里之外,从未去过的县城为官,也是依依不舍,破天荒不年不节地就摆下家宴,嘱咐吴启扬和郗成到了陌生的地方要相互照应,就像亲兄弟一样。
郗成不用问吴启扬也知道,本来他待在帝都大岳城的会文馆岂不美哉,特地冒着风险申请外调,还是舍不得兄弟之情。不过说起来,这也是最好的结果,郗成如果孤身一人到仪阳县为官,那想要大显身手,少不了得开启主角光环压制县令,并且与县衙的官吏们斗智斗勇,毕竟他前世学历史出身,知道那些最基层的吏员有多难搞,光是磨洋工就能坑死上官了。郗成自从进入吴府为仆以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吴启扬,现在吴启扬已经能主动接受新的概念和知识,就算之后郗成有一些新奇的操作,吴启扬也不会像这一世的普通人那样大惊小怪。两个人搭档,那在仪阳县站稳脚跟的难度就降低了不少。
在赴任的路上,郗成还在细细品味他穿越以来这几年的经历。说实在,一开始是有点惨,起点就是部落破灭的俘虏奴隶,一开始郗成是真的想不到该怎么翻盘,不过后来的经历其实都不算差,甚至可以说颇为幸运的,他没想到身为奴仆居然能参加国考,一路考到当官,而当官的前一年他还是奴籍,连平民的算不上。这样说起来灵骞王朝比起郗成前世的古代开放得多。不过像郗成这样以区区家奴能够得到这样好的教育,也是凤毛麟角,主要是吴家特别是吴启扬一开始就没把郗成当成奴仆,不然每天光干活就让他忙不过来了,哪里有时间能读书,而且吴启扬这个顶级学霸亲自教他读书,那就是天然的比其他书院中正儿八经读书的学子都高好几个档次。对比起其他穿越小说主角血雨腥风才杀出条血路的经历,郗成从奴仆逆袭成官员的经历其实较为平淡,没那么多爱恨情仇,刀山火海,不过也是不知多少个日夜,郗成悄悄点着蜡烛看书,差点把眼睛都看坏了,才一路从一轮一轮的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中闯出属于他自己的道路,期间遇到好友吴启扬会试中的离奇经历,让他和大岳七俊几位年轻官二代的联系无形中紧密了不少。
“伯昂,你呆呆地在看什么呢,窗外都是荒野,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呢?”吴启扬看郗成一路发愣,忍不住开口问好友。
“子腾,我在想,我这一路实在是太幸运了,要不是令尊和你开明,我恐怕至今还在为奴为仆;如果不是你不摈弃我学识浅陋,教我读书,我至今恐怕也不过略识得几个字,哪里有机会参加国考,一路高中进士;如果不是孙管家和青鸢不嫌弃我身份低微,陪伴照顾我,我至今也还是孑然一身。虽然之前族破家亡的经历不堪回首,但只要努力,日子都是一点点好起来的。今后我们要继续一起携手,把这仪阳县治理好,做好地方的父母官,咱们一起高升,做大事。”郗成感慨道。
“不错,咱们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一场场考试,读过可堆满几辆马车的书,遭遇这么多曲折的经历,才有今天的官职,不论你我都要珍惜,这仪阳县就是我们新的开始。”吴启扬想到即将上任的县令官职,正是踌躇满志。
吴启扬和郗成已经是官员,持有灵骞朝廷颁发的文书。按照规定,他俩和随行家人一路可以使用官方的驿站作为更新补给、过夜留宿、传递消息的地方。郗成一路注意到驿站破败不堪,管理混乱,好几个驿站只有驿丞和两三个退役的老卒看守照管,明显是在吃空饷。驿站里从上到下也是懒懒散散,反正真正高阶的官员就算赶路也不会贪图免费来住驿站,太平盛世又没有什么几百里加急之类的集讯,平时自然疏于管理。郗成前世学历史,可是知道驿站的重要性。这些各州郡沿路的驿站承担着朝廷文书传递、来往官员信使补给、更换交通工具的功能,至于位处边疆的驿站,那更是重要信息传递节点和大型物资储备基地,事关边塞安危,个个修得和城堡无异。郗成前世历史上某位惨遭裁员的失业驿卒,可是掀起全国大乱,直接颠覆了一个王朝。如果灵骞的驿站都是这幅德行,那这个基本做到大一统的王朝太平盛世的表层下可谓暗藏危机。
除此以外,郗成倒是看到途经的乔州、颙州、渊州、向州等州郡百姓大体上能过得下去日子,虽然说不上富足,但也没有到生活困顿,捉襟见肘的地步。其实郗成前世古代所谓的盛世大体上也就是这个水平了,就灵骞和前世古代差不离几的那种生产力,要做到处处都是鱼米之乡那也太玄幻了,能有饭吃就是好日子,饱一顿饿一顿是常态,要是真的长时间没饭吃,民不聊生,那才会激起民变,动摇统治。由此可见,灵骞王朝目前的统治基础还是稳固的,主要是这几年都没遇到大规模的天灾,本身又没有外患,人民能够休养生息,甚至略有积蓄。
吴启扬带着嵩素琴,郗成带着孙青鸢,分坐两辆车,也没带其他仆从,一路上走走停停。反正也不急,朝廷的俸禄是从他们授官之日开始发放的,一点少不了他们的。就这样本来半个月走完的路倒是走了大半个月才到仪阳县。按照灵骞官场的习俗,吴启扬和郗成到任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县衙,而是去拜见上官。两人直接到了度良郡郡府拜访郡守。度良郡郡守黄明诚是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虽然看着富态,脸上却是掩不住的憔悴,原来黄明诚大病初愈,最近又公务繁忙,勉强和吴启扬和郗成打了个招呼,认了个脸,送上一份见面礼,两人便见机先告退了,让黄郡守好生休养。度良郡的副郡守左延生是个瘦高个,远远走来像根竹竿似的,走进一看,好家伙,郗成两世为人算是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贼眉鼠眼,左延生和他俩没说上两句话,那双小圆眼滴溜滴溜的转个不停。也不知道这老哥的尊荣是怎么当上副郡守的,毕竟灵骞王朝的官职授予,看脸也是一个要素,或许这左副郡守施政能力别有所长吧,郗成只能这么想。左副郡守向两人简要介绍了一下度良郡和仪阳县的情况,当然吴启扬和郗成之前也对此做过功课,又介绍了一下敦州和度良郡的官员人事,算是提点一下两位新来的后辈,又喟叹黄郡守最近身体欠佳,公务又繁忙,虽然他已尽力担待,还是累着了黄郡守。吴启扬和郗成对这些信息都暗暗记着,对左延生的客套也应付得很得体。随后,吴启扬和郗成又见了几位度良郡的官员,就赶赴他们今后要办公的处所,仪阳县县衙。
仪阳县作为一个大县,官吏配置齐全,县令和县丞是一二把手,下面还有主簿一名,负责掌管公文、账簿、卷宗等文秘之事,仪阳县的主簿叫司从山,是个中年文士。此外还有县尉一名,分管征税、治安捕盗、分判诸曹,仪阳县的县尉是个黑粗壮汉,叫刘海。这四人是官员,另外还有诸位吏员为各类业务的长官,类似于郗成后世的各种区局领导,分管司法、税收、文教、兵役、公文往来、工程等具体业务。吏员当中,职务最高的是典使,是县尉的副手,仪阳县的典使叫冷福。吴启扬和郗成初来乍到,先和诸位官吏见面相认,随后就要和离任的县令和县丞交接工作和官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