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烽火难熄(2/3)
景驹也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了。他和他的追随者们,从刚开始的几十个人发展到如今万余人的水平,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已。
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景驹自认并非英雄。自从正式举起叛乱的大旗那一天开始,他就随时都作好了死去的准备。无论怎么说,大秦帝国的黑色铁甲军团,仍旧是这世间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想要突破他们的剿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至于说战而胜之,更是难上加难。
只不过,包括景驹在内的所有叛乱者们可能都没有想到,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他们已经失去了统一六国时候的锐利锋芒。面对着此起彼伏出现的天下叛乱,颇有些捉襟见肘,难以应付了。
一旦察觉到这一点,景驹和许许多多的叛乱者一样,简直是大喜过望。这让他们看到了复国的最佳机会。因此,虽然陈胜被杀,最近一段时间,局面又有些不利起来。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灭秦复国,唯死而已!
景驹的军队就聚集在县城附近的一座山里。为了以防万一,他从来不会在县城驻军。虽然这两三个县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但他还是不放心。手中的这万余人马,就是他全部的资本和倚仗。如果一旦有失,那便万劫不复,后悔不迭了。
密切关注着天下形势发展的这位楚国王族后裔,对于麾下力量的巩固和发展,还是感到比较满意的。不过,最近也有许多烦恼的困扰。其中之一就是粮草的短缺。而这也是所有叛军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因为气候的原因,最近几年不是大涝就是大旱。再加上蝗灾等许多自然灾害,粮食每一年都欠收。而官府赋税不减,各类苛捐杂税加重,更是弄得民不聊生。叛军想要得到足够的粮食,已经是越来越困难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景驹不得不命令他的军队尽可能的劫掠粮草,以满足继续作战的需要。虽然这样做已经违背了最开始举起义旗时的初衷,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一支军队连最起码的生存都不能保证,那么又何谈其他呢?
而除此之外,让他感到有些头疼的事,便是最近面临的一次至关重要的选择。原来,随着大秦军队在平叛战场上取得了几次较大胜利后,各地叛军的生存空间被大大的压缩。几个实力较强而又有头脑的叛军首领,已经开始预感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大家伙儿的日子很可能越来越难过了。为此,有人首先提出倡议,号召天下反抗大秦王朝统治的所有叛乱者都联合起来,同仇敌忾,共同来应对秦军的逼迫。
这个建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那些较强实力叛军首脑的赞同。只要手中有那个力量,谁不希望借此机会整合天下叛军,来创造出一个新的局面呢?而且,即便只是为了大家的生存,这也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陈胜之死,让叛军中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心头沉甸甸的。如果再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把这一盘散沙凝聚起来。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很可能会被秦军一一击破,所有人都会落到一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