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研究玻璃(2/4)
同前世的古代一样,这个时代的匠人地位也是很低下。
科举制度对有限的促进社会平等,阶层流动起到很好地作用,使平民子弟能够进入到国家的管理层。
可在另一方面却使古代中国付出了代价,其中包括制造业技术进展缓慢,有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社会上的聪明人都想着去读书,应考,当官。而去做工匠的,往往是被生活所迫的贫寒子弟。
而一个能工巧匠如果凭手艺过上了不错的生活,手头宽裕了,他想到的一定是让儿子去读圣贤书,参加科举,脱离工匠阶层而做官。
于是,整个工匠阶层都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甚至大字不识几个的体力劳动者,工艺的好坏完全依靠工匠的精神和敬业态度。
这也就解释了中国古代没有从工艺迈进工程技术科学的门槛的原因。
中国古代在工程技术领域确实相对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水平高,但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工匠的经验之上的,没有从科学层面进行总结、归纳。纯靠经验再往上走,很快就到了天花板,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要想发展工业,黎安民唯有提升工匠的地位才行。不过这件事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去做,不然就会出现刚才老者的情况。
“马上九月了,秋收就快要开始了,我希望等秋收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打谷机能起到奇效。”想明白的黎安民便直接开口说道。
说完,便不再理会他人,转身对达叔说道:“走,吃饭去!”
草草的在庄子里吃完饭,黎安民一行便朝着工坊区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