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宋姚番外完(2/2)
对于太-祖的出身,别人或许不知道,谢韵却是一清二楚。
在谢韵心里,宋家人本来就是刻薄寡恩的代名词。当年对她姑姑宋姚何其刻薄也?
若是他们老老实实龟缩起来也就罢了,如今眼见宋姚发达了,他们竟然还有脸攀上来,那脸皮真是比城墙拐弯那地儿还厚。
也是宋家人倒霉,碰上谁不好,偏偏碰上了谢韵。
如果换一个人,可能还顾忌着打断骨头连着筋,怕他们真的是天子的亲族,自己若是怠慢了,天子那里不好交代。
可谢韵是谁?
天子宋姚最宠爱的就是她,曾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说过,“我们家就这一个小辈……”之类的言论。
可想而知,这位姑娘什么事不敢干?
听见衙役通报,她就下定了决心,不管来的这俩是真的宋家人,还是冒充的想讨好处的,先给个下马威。
至于其他的,另算。
于是,宋家主和宋大公子在京兆尹衙门的大堂外干站了半天,是进也进不去,走又不敢走,围观的路人来来往往,不知道过去了几波了。
宋氏乃是天下数得着的大家族,他们父子哪里受过这种屈辱?臊得是面红耳赤,心里暗暗发狠:待与宋姚相认之后,一定要狠狠处置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京兆尹。
俩人被晾了半天,好不容易有人来请他们进去了,竟不是直接领进后堂,而是直接就在前头升堂了。
这个时候,宋家主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这京兆尹,不会是个愣头青吧?
事关天子家事,不管真假,都得隐着来,哪能拿到大庭广众下去说?
但左右两班衙役已经列队了,京兆尹谢大人也带着师爷坐到了大堂上。
但闻惊堂木一响,有一道清冷的女声喝问:“堂下何人?”
老顽固宋家主当即就皱了皱眉,“女子为官,成何体统?”
谢韵和师爷对视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这位就真把自己当太上皇了?
看来,刚才晾他那一阵,没把人人晾醒呀。
谢韵玩味一笑,扭头问师爷,“公孙先生,这冒充皇亲,该当何罪呀?”
师爷配合地大声说:“先打三十大板,再按情节轻重量刑。”
话虽这么说,但大坤承的是晋律,新的律法还没来得及颁布。
而根据大晋律法“轻罪轻罚,重罪重罚”的原则,冒充皇亲动摇的是皇室的利益,属于标准的重罪。
如果审判的官员再不做人一点,判个“谋大逆”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
而谢韵,就准备不做人了。
对于自己的恶意,她是一点都不待掩饰的,当即就招呼左右衙役,“愣着干嘛,还不快把这两个逆贼拿下,先重打三十大板?”
“诶,你怎能如此武断?”
宋大公子连忙阻拦,不让衙役拉扯自己父亲。但他一个人,哪里挡得住一群人?
京兆尹的衙役,都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原则。
谢韵一下令,就有人去搬长条凳子,剩下的人分别把父子二人拉开,按到两条凳子上。
然后,“噼里啪啦”一阵板子接触屁股的声音,伴奏是一声比一声凄惨的喊叫声。
眼见大堂外看热闹的老百姓越聚越多,公孙先生大声说:“咱天子脚下的老百姓哪个不知,咱们陛下乃是穷苦出身。
这两个明显是出身世家大族的,也有脸来冒充陛下的族亲,明摆着欺负乡亲们眼拙呢。”
要不说有什么样的上峰,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呢。
谢韵不是啥规矩人,能和她臭味相投,做了她的师爷的,公孙先生也是个蔫坏的。
这话一下子就把看热闹的百姓拉到了同一战线,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伐起了被打得劈开肉馅的宋家父子。
“就是,也不打听清楚,就敢冒充皇亲。”
“这是想当官想疯了吧?”
“看着也像个体面人,怎么就不干体面事呢?”
“…………”
肉-体上折磨固然痛苦,但对于要脸不要命的世界子弟来说,这波儿精神上的侮辱,明显更加难以忍受。
此时此刻,宋家主是万分后悔来找那个不孝女了。
如果不是她的那些不靠谱的政策大大地削弱了宋家的势力,以世家的高傲,是绝对不屑于和一个被逐出家族的不孝女攀亲的。
京兆尹发生的事,很快就有人报到了宋姚那里。
彼时宋姚正在批奏疏,闻言只是淡淡一笑,说:“去告诉阿韵,此风断不可长,让她严惩,杜绝后来者。”
谢韵本来就没准备轻饶了宋家,得了宋姚的准话之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趁着宋姚召集的法学博士们还没把新的律法制定完备,亡晋的律法还生效的时候,她直接就遵循“重罪重罚”的原则,判了宋氏谋大逆。
煊赫数百载的京兆宋氏,一夕之间完全覆灭。
如果不是最后关头,赶上了宋姚安抚被压榨得差不多了的世家,宋氏的下场,绝对不是全家流放,三代以内不可入仕那么简单。
不过,随着在军队里发源的人才培养制度越发完善,大坤的学堂以京城为据点,慢慢地向地方铺展,未来大坤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
一个得罪了开国天子的家族,还三代不能入仕,如果没有天降光环加持,宋家往后,就彻底泯然众人了。
听了宫斗系统的分析,宋姚挑眉一笑,调侃道:“哟呵,你不是只会宫斗吗?不讲那后宫不能干政的原则了?”
宫斗系统恼羞成怒,“我这是为了谁呀?”
如果不是怕宋姚处置了宋氏之后,心里难受,它至于这么小心翼翼地试探吗?
不过,如今看来,宋姚是真的不在乎宋氏了,系统也能放心了。
*
大坤太-祖宋姚,是历史上第一位名正言顺的女帝,也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
她在位期间,不但鼓励生产,更是不拘一格收揽人才。
在群星璀璨的兴始年间,出现了多位女性名臣,边关的守将里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将军。
这其中,最有名的有三位,两文一武。
两文分别是官至吏部天官的鹿明薇,还有爵至国公的何舒瑶;一武则是掌管禁中护卫的金吾卫将军闫三娘。
太-祖一生未曾立后,前后有面首十数位,有子一人,有女二人。立长女婕为皇太女,于百年后传位太女,是为太-宗。
太-宗宋婕自幼便养太-祖膝下,由太-祖亲自教导。及年长,择吏部尚书鹿明薇为太傅,令有少保朱梓铭、少师闫三娘及侍读学士五人。
可以说,宋婕完美地继承了宋姚的全部意志,终其一生,除了为百姓谋福祉之外,就是潜移默化地执行宋姚早年定下的计划,进一步解放女子的思想。
等到宋婕晚年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实现宋姚男女平等的夙愿,但在众多有志女子的努力下,婚姻制度已经废除了男子有特权的一妻多妾制,规定了一夫只能有一妻。
除妻之外,再纳旁人,则视为重婚。
重婚者,杖三十,徙三千里。其妻若要与之和离,除了自己的婚前财产之外,还可以划走其一半家产。
又过了十年,婚姻法再次增补:若女子婚后再与他人有首尾,罪同重婚。
律法上男女的平等,也是进一步昭示了女子思想的转变。
虽然每一项改革都免不了有一定的弊端,但总体来说,却是利大于弊的。
因着女子解放了思想,走出了后宅,虽然免不了一些肮脏交易,但世间也涌现了更多的人才。
等宋婕弥留之际,回想自己的一生,觉得九泉之下,自己是可以问心无愧地去见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