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宁王(1/2)
张家一片鸡飞狗跳。
武夫人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在一个光明磊落的环境里长大,不要像那些庶孽之子一样,从小就生活在尔虞我诈里。
所以,不管他们夫妻之间有多少龃龉,她从来都是瞒着,不让儿子知道的。
因而,在张澄心里,他的父母虽然不是恩爱有加,但也是相敬如宾,相互扶持的。
他周围的人家里,这样的夫妻,占了大多数,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但是,今天的事,却一下子就颠覆了他的认知。
原来,在看起来很敬重母亲的父亲心里,母亲就是一个蛮不讲理的恶妇。
原来,他温柔贤惠的母亲,好像也并不是自己印象重的模样?
不,这让他怎么相信呢?
接下来的一路上,他都是浑浑噩噩的,一直到张冕喊他下车,他才回过神来。
对,他要去问问母亲。
就算是犯人,还要审问之后才能定罪呢,更何况那是他的母亲?
索性他还有几分理智,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出声质问。
在拜见过祖母之后,他悄悄拉住了母亲的袖子,低声道:“娘,我有话跟你说。”
武夫人虽然也关心丈夫的前程,但在她心里,最重要的还是儿子,自然是顺着儿子的心思,向老夫人告退了。
“母亲,我看澄儿也累了,就先带他下去休息了。”
正好,老夫人和张冕也有些不好让武夫人听见的话要说,自然就痛快地准了。
再者,老夫人也心疼孙子呢,当即就催促道:“那还等什么,赶紧让澄儿回去吧。冕儿媳妇你也跟过去看看,澄儿院子里那几个丫头,都不顶事。”
原本张澄院子里是有奶妈子的,但因着奶妈子心大了,想让自己女儿爬小主子的床,好当上半个主子,被武夫人发现,打发了出去。
因而,如今他院子里剩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大丫头和十二三岁的小丫头,老夫人哪里放心?
只是,她想把自己院子里的管事媳妇给孙子一个,武夫人却是各种从中作梗。
因为,武夫人也想把自己的人安排到儿子身边。
婆媳二人就此较上了劲,这让老夫人心里很是不痛快。
可是,武夫人在这府里的根基已经是根深蒂固了,老夫人纵然想要拿捏一二,也要仔细掂量掂量。
不过,这却不妨碍老夫人时不时拿话头刺一刺这不听话的儿媳妇,给她添添堵。
武夫人如何听不出婆婆的意思?
但只要不让婆婆的人把持住自己的儿子,听她说两句不中听的话,又有什么打紧?
因而,武夫人全当没有听出老夫人的言外之意,笑眯眯地行了个礼,就拉着儿子告退了。
见没气着儿媳妇,老夫人反而自己又气闷了一场,再次和儿子抱怨,这个媳妇娶得不好。
张冕在自己母亲面前一向唯唯诺诺,此时听见母亲抱怨,也不过赔笑而已。
*
从儿子一进门,张夫人就敏锐地发现了,今天的张澄异常地沉默。
因而,回到张澄住的东院之后,她就屏退了左右,担忧地问:“我的儿,你今日是怎么了?总是闷闷不乐。”
望着自己慈爱的母亲,张澄的一腔疑问一下子就憋在了心里,一个字也问不出来了。
不管母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待他这个儿子的心,却是十成十的,一点不掺假。
张澄不敢想,如果自己把对母亲的质问说出口,她得多伤心?
罢了,罢了。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母亲真的对不起姑母,我日后待表弟好便罢了,就当是替母亲赎罪了。
于是,他勉强笑了笑,说:“没什么,孩儿只是头一次见那么多大人物,心里太过紧张了。累父母担忧,是孩儿之过。”
“原来是这样。”
武夫人大大地松了口气,“我还以为是你姑母或表弟给你脸子看了呢。”
正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以往的时候,张澄听见母亲说这样的话,只以为她是担心自己。
可是今日再听,他就察觉出以往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了。
——仿佛在母亲口中,姑母甚至那个比他还小两岁的表弟,都是洪水猛兽一般,稍微靠得近一点,都会被抓伤了。
可是,偏偏她又很放心甚至是催促自己往傅家那边靠。
以前张澄没想那么多,如今仔细想想,这分明是母亲对姑母的偏见已深。
而且,她自己隐隐约约也知道那是偏见……
不,应该是说母亲和姑母的仇怨已深,但母亲却又有什么依仗一般,笃定了姑母不会把气撒到小辈身上。
想通了这一点,他就更肯定了,父亲说母亲的那些话,十有bā • jiǔ,都是真的。
可是,姑母又真的无辜吗?
姑母的脾气秉性,他今天也算是见着了。要真说她无辜,张澄是绝对不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