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关于赈灾(1/4)
“今日宋某请诸位前来,所为何事,几位先生怕是已经知晓了吧?”
因着自知女子多心思婉转,宋姚便有意扭转自己的心性,尽量不要在一件事情上有太多的想法,以免左右摇摆,不能决断。
这一次,她还是一贯的开门见山,强迫自己干脆利落。
想来,时间久了,她会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四个幕僚跟她磨合了这几个月,也大略摸清了这位的性格。对她这种干脆利落的作风,欣赏的居多。
这四位分别姓朱、刘、葛、岳,平日里宋姚最倚重的,就是最有决断力的朱先生。
朱先生的才能不在谋,而在于断。
有时候,其余三位出的主意都有可行之处的时候,宋姚就会听一听他的意见,然后再做决断,很少出差错。
婢女进来换了残茶,宋姚就示意几人各抒己见。
“具体的我也不重复了,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咱们择善而从。”
四人相视一眼,刘先生率先起身道:“少主,在下以为,赵太守虽然掌控了太原,但太原的乡绅百姓对他颇有不满。他此时用兵,实属不智。”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他是不用兵不行啦。”
岳先生捻了捻胡须,笑道,“去年山西大旱,太原灾情尤其严重。赵太守为了收拢民心,是最早开仓放粮的。”
因为赵光放粮放得早,太原百姓几乎没有饿死的。
这固然让赵光在兵力上占了优势,但伴随而来的后果,却是赵光始料未及的。
因着旱灾,那一茬的庄家全部死在了地里,一季的收成也全都打了水漂。
赵光既然决议收买民心,就不能做一半就收手。要不然,民心反噬,就够他喝一壶了。
最让赵光吐血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因为太原百姓因着赵光赈灾赈得太早了,对此次灾情的感触不深,其实并不怎么领他的情。
甚至于,还有人见他一开始就开仓放粮,觉得他是个心软良善之辈,竟敢议论他拿来救灾的这些粮食,肯定都是往年从百姓身上刮来的。
如今拿这些粮食赈济灾民,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罢了。
虽然这个猜测是事实,赵光的确是早有心思,且一直在暗地里屯粮。为了屯粮,他也的确是在税负上做了手脚。
但是,对赵光来说,既然粮食已经到了他手里了,那就都是他的。他拿自己的粮食给灾民吃,灾民就该感恩戴德。
这些贱民端他的碗,还不服他的管,实在是可恶至极!
如果不是打天下还用得着他们,赵光早就把他们都给诛了。
不过,就算不能全诛,为了震慑人心,他也立了几个典型,在菜市口宣读了罪状,斩首示众了。
这样一来,不管太原百姓是敬也好,畏也罢,明面上是不敢有人多说什么了。
接下来赵光要抽壮丁增兵,也没有人敢反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