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粮(2/2)
她也不愧是冰雪聪明,被人一点,就能举一反三,“如今就怕那些富户趁机在暗中捣乱,鼓动百姓作乱。”
太守赞赏地看了他一眼,旋即忧愁道:“如今京中的形势……只怕短时间内,是顾及不到地方了。”
也就是说,指望朝廷赈灾,只能是做梦了。
为了从朝廷那里得到支援,太守已经陆陆续续把自己身边的四个门客全派了出去,到京中权贵府中游说。
但已经这么久了,却半点好消息也没有,只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太守唉声叹气。
宋姚迟疑了片刻,道:“小子已经求了一位至交,他也答应了会替小子筹集一批粮食。只是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到,也不知会有多少。”
“此言当真?”
太守眼睛一亮,原本混浊的双目立刻泛出了精光,接连追问道,“你那朋友可靠吗?他真的有门路弄来粮食?”
他突然这么激动,宋姚吓了一跳。
好在这些日子历练下来,她性子沉稳了许多,很快就稳住了心神,坚定地答道:“我这兄长是个诺出无悔的君子。他既然说了会替我筹集粮食,便绝对不会食言。”
对于太守质疑傅棠,她心里其实是有些不满的。
但转念又想到太守也是为了晋地百姓忧心,便把这丝不满压了下去。
太守得到了准信,心神一松,也意识到自己先前的言辞不太妥当。
人家也是光棍得很,当即就低头道歉,“先前是老夫情急,难免口不择言,宋小友莫怪。”
这下子,宋姚的心气就更顺了。
她恭敬地回了礼,表示自己并不介意,两人的一点嫌隙很快就消弭于无形了。
毕竟,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因着太守养的幕僚都被派了出去,太守手底下没几个可以信任的人了,许多事情,都得自己斟酌思虑。
但是如今,他见宋姚年纪轻轻就颇有见地担当,更难得的是心思纯正,不免起了爱才之心,便拉着她商议起后续的事情来。
“既然你的朋友可靠,无论他能筹集多少,都算解了晋阳的燃眉之急。只是有一件事,不可不防。”
宋姚还没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被人看重了,还以为太守之所以和她商议,是因为粮食是经她的手筹集的缘故。
因此,她半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直接就问:“究竟何事,大人不妨直言。”
太守也不卖关子,果然直言道:“山西受灾之处,远不止晋阳一郡;河东道受灾之地,也不止山西一地。咱们若是没有粮食也就罢了,如果咱们有粮食的消息传了出去……”
剩下的话不必他说透,宋姚也能自己补全了如果晋阳有粮食的消息传了出去,其他地区的灾民必然蜂拥而至。
到那个时候,如果晋阳没有足够的自保之力,肯定会轮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分食。
想到这些,宋姚不由心头焦虑,下意识地就求助长者,“依府君之间,我等该如何应对?”
太守唉声叹气,“朝廷不作为,老夫又能如何呢?”
是呀,能如何呢?
宋姚心里隐隐起了一个念头,却总是不怎么明晰。
她不想再留在这里,和太守对着叹气,便以疲乏为由,告辞离去了。
而傅棠,就是在她回到落脚之地的时候,联系上她的。
“妹呀,粮食我已经帮你筹集到了。以你说的晋阳的人口来算,省着点吃,足够坚持到下一季的粮食收上来了。”
“多谢哥哥替我费心。”
“谢什么,我们这边正好湖广大熟,粮价不高,朝廷收购屯入义仓的也有限。我收一点,也算是为平抑粮价做了贡献了。”
宋姚坚持道谢,“这事对哥哥来说,虽是举手之劳,却是解了小妹的燃眉之急。无论如何,都要多谢哥哥。”
她吸了一口气,继续道:“等日后小妹缓过劲来,从哥哥这里借来的粮食与黄金,定会如数奉还的。”
“谁要你还了?”
傅棠嗔怪道,“你哥以前是穷,但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如今这点东西,你哥还是出得起的。”
宋姚却道:“在我为难之时,哥哥愿意助我,便已是莫大的情分。但我不能把你对我的好,当做理所当然。”
傅棠还要再说,却被她直接打断了,“哥哥不必再多说了。若不然,这粮食,我也不敢要了。”
“……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傅棠无奈。
“多谢哥哥。”
这一句,她说得极轻,轻到如果不是有系统传输,傅棠根本就不可能听得见。
因为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是谢他什么的居多。
若是遵从本心,她自然是想和他更近一步,最好能不分彼此。
可是,她又清醒得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永远也不可能。
她坚持要日后还他,不是为了与他划清界线,只是想要提醒自己,及时止损,莫要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