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辅政大臣的妥协(2/2)
“你们可知道,今天他们分给我的奏疏,都是昨天批过的吗?”
宋潮立刻就怒了,“把昨天的奏疏今天再给殿下上一次?他们好大的胆子!”
他还纳闷呢,今天殿下怎么这么安静。敢情是这些奏疏昨天都讨论过了呀。
见自家堂哥一如既往地头脑简单,太子无奈的同时,也有些感动。
——不管怎么说,这个堂哥是一心向着自己的。
傅棠觉得,事情一定不像宋潮猜测的那样。
否则,以太子的性子,看到第一份的那一刻就已经发作起来了,哪里会一直忍一上午?
而且,他觉得太子非但不恼,还挺兴奋的,应该是遇见好事了。
只还没等他想明白,就听见严谨道:“世子稍安勿躁,殿下看的奏疏,应该是昨日几位大人批复过的。”
“啊?”
宋潮呆呆地看了他一眼,又转头去看太子,“殿下?”
太子赞赏地看了严谨一眼,点头承认了,“严卿猜的不错,的确他们批复过的,还没来得及送往太平行宫给天子过目的奏疏。”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严谨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语带调侃,“看来,几位大人是终于忍受不了殿下的频频请教了。”
傅棠摸着下巴接口,“我好像找到了应付先生们的新路子。”
“去你的!”
太子啐了他一口,又笑着赞他,“多亏了你劝我要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要不然,这回我定然会在陛下和群臣那里,落一个心浮气躁的印象。”
“这可当不得殿下的赏,也是殿下自己沉得住气。”
太子无语地看了他一眼,“谁说要赏你了?我就夸夸你而已。”
“啊?原来不赏啊。”
傅棠故意露出了失望之色,转头对严谨道,“严兄啊,本来我还想替咱们俩讨个赏呢。这回是没戏了。”
太子白了他一眼,对严谨道:“向他们请教,还是严卿给出的主意。真说起来,还是严卿的功劳更大。”
他说完,扭头吩咐王柱,“把孤新得的端砚包上一方,让严卿带回去用。”
而后,他又故意说:“至于某个功劳不大的人嘛,这回就不要想了。”
傅棠用谁都能听到的声音嘟囔道:“不想就不想,反正我也不喜欢写字。”
脸皮这么厚,太子是彻底拿他没辙了。
严谨的神色有些复杂,心里的滋味儿更是说不清楚。
这件事明明是他与傅棠两个人的功劳,真论起来他的功劳还要大一些。但太子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傅棠。
后面虽然越过傅棠赏了他,但却是在傅棠的提醒下才想起他来的。
以前他总觉得自己学富五车,在面对不爱读书的傅棠和不爱读正经书的宋潮时,总是有一种隐秘的优越感的。
但此时此刻,他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心里竟然升起了几分对傅棠的妒忌。
因着这些妒忌,他脸上温雅的笑容都有些挂不住了。
索性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傅兄嘴巴甜会来事,那是他的优势,比不了就不比了。但若是论起四书五经乃至为官办差,严某自认不输于人。
殿下身边需要的,不可能是单一的一种人才,百花齐放才是盛景。
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之后,他的笑容重新自然了起来,“如此看来,几位大人已经向殿下妥协了。”
傅棠哈哈笑道:“他们敢不妥协吗?这几天殿下倒是勤学好问了,他们为了应付殿下的垂询,怕是挤压了不少公务吧?”
天子既然把他们留下处理政务,那就是对他们的信任。
若是他们让公务滞留,岂不是辜负了这番信任?
到时候,天子追究起来,让他们怎么给自己开脱?
说太子实在是太过勤学好问,耽误了他们的时间?还是直说太子使坏整治他们?
若是天子再要细究,查出他们趁天子不在,为难储君的事,那就等着天子无处不在的小鞋吧。
所以,他们只能妥协,也只能是他们妥协。
虽然忠君这回事实际上就是薛定谔的猫,但在君权尚且强盛的时候,臣与君对上,忍气吞声的,注定就是做臣子的。
太子冷笑了一声,说:”他们要是早这么识时务多好,皆大欢喜。”
不过,话虽这么说,他自己却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傅棠笑道:“如果他们一开始就识时务,那殿下也没有今天的快乐了。”
毕竟,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自己争过来的才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