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秦命运 > 第103章人心得失

第103章人心得失(2/3)

目录

按说礼乐制度的制定者是周公,而周公后人的封国正是鲁国,鲁国有周公这个先祖做后盾,所以历来被称为“姬姓宗邦”,是诸侯国中最有名望和号召力的国家。鲁国对于礼乐的尊崇也是最突出的,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成为最典型的礼仪之邦,却为何最先礼乐崩坏了呢?

一方面,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应用和普及,鲁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鲁国的“民间”势力变得强大。另一方面,对于鲁国朝廷来说,渐膨胀的贵族消费和频繁的战争,导致财政亏空,特别是民间的私田不向诸侯们纳税,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于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鲁国率先进行了改革。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开始实行史上有名的“初税亩”制度。即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初,即开始;税亩,指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原来井田制是九百亩中取一百亩,而“初税亩”之后,公田之外再收十分之一的税,也就变成了约十分之二的税。这样鲁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但同时它也在法律上正式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化。

《左传》中说:“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直接点中要害,于是“礼乐”在鲁国率先“崩坏”了!于是孔子急了。

由于鲁国本就是天下诸侯国在礼乐法治的带头人,楚、郑、晋、齐等国一看鲁国这办法不错,于是大家争相仿效,也陆续开展税亩制,井田制终于瓦解。于是鲁国“崩”,大家“齐崩”。

于是公元前359年,一代改革家商鞅炫丽登场,在秦国进行彻底的划时代变革,“废井田”、“开阡陌”,历史走向新时代……

井田制从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彻底瓦解。

井田制度体现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将它定义为: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供给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结构安排的总体描述;同时也可以解释为微观经济活动如何与宏观价值构造相结合以实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兑现率最大化的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结果,随着这种产权制度的有效的丧失而失去其现实意义并退出历史舞台。

五十年前的秦昭王时期,范雎曾提出过一个《徕民令》:秦国的土地广袤,人口却少,无法充分开发田地、资源,所以需要招徕来自崤山以东的移民。

而韩魏位处中原之地,城郭比邻相望,人烟稠密,与秦国的人口、土地况正好相反,他们是人多而地少。《徕民令》里比喻说,韩魏等国,其土狭而民众,其宅参居而并处。因为缺少足够的田地,大量人口涌入山区、沼泽,开发荒地,即便如此,每家也只能像陈平家那样,分到二三十亩勉强维系生活,这样还有大量人口没有田地,只能去做佃农,或经商、游dàng)、为奴婢。

此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也,似有过秦民之不足以实其土也!

所以在韩魏,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出现,地方乡豪往往占有本地泰半土地,大量无地人口沦为庸耕佃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