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秦命运 > 第93章自取灭亡

第93章自取灭亡(2/4)

目录

大将韩腾也不是吃素的,见韩国已经无可救药,立刻带领麾下人马归顺了秦国。

同年九月,秦王任命韩国降将韩腾为南阳城守。韩腾在南阳发布文告,抚定百姓之心,严防不法的行为,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韩王韩安把柱国将领当做心腹之患,却不知这样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心腹之患,是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史料记载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讨伐齐国,越王勾践率领众臣子携带丰厚的礼品朝见吴王阖闾,吴王和许多官员都得到馈赠,上上下下一片喜悦,惟独伍子胥对勾践此举感到忧惧。他认为,勾践的行为不过是“豢养吴人而已”。言外之意是,勾践表面殷勤,实际是想宰杀吴国。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

韩王韩安是公元前239年继位的,此时的韩国已是七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他在位共九年,是韩国的末代国君。韩王韩安对秦国既怕又恨,怕的是秦国的强大,恨的是秦国的骄横。秦军发兵攻赵后,韩王韩安是以这样的心情关注着秦、赵战事的:既希望秦军战败,又担心赵军难敌秦军。

韩国本来就是三晋中最弱的一方。到韩王韩然时,韩就已臣服于秦国。秦始皇初年,韩国的疆域更加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10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之国了。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而形成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的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

纵观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有强大昌盛的一段时期。战国初期,魏国独霸天下;战国中期,齐秦楚三国鼎立;战国后期,秦赵两国争霸;就算是不出彩的燕国,在燕昭王时期也强横一时,疆域扩张千里,一度打得齐国差点灭亡。唯独韩国例外,200多年里,地盘最小,实力最弱,就算在实力最强大的李悝变法时期,也只是勉强力保国门不失。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实力最弱的韩国,竟然有“劲韩”的称号。

诚然,韩国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国家,但这并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制于天然的地理因素。它地处中原腹地,是战国时期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何况周边都是强国,南面是楚国,北面是赵国,东面是秦国,西面是魏国和齐国。所以,韩国在领土面积上总是无法得到突破,这也是韩国积弱的根本原因,毕竟在冷兵器时代,疆域和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正所谓穷则思变,既然不能向外扩张,韩国想要强大,只能选择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强化军功体系。

要想军队实力强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优化武器,其一是弓弩,其二是刀剑。

《史记》记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就这样一句话,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对韩国的军功武器的赞美,其弩的射程长达800米,这是什么概念?这个精密的工艺,就算在后来的三国时期也没能做得更好。

对于韩国的刀剑之利,《史记》有记载,“韩卒之剑戟皆出於……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芮,无不毕具。”更关键的是,韩国拥有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铁矿山――宜阳铁山,这才装备了令列国惧怕的近战兵器。虽说削铁如泥是有点夸张,但其精密工艺是战国七雄中最顶级的技术。

韩国凭着这些有利的武器,虽然人口不多,带甲士兵仅仅20万,却能享国200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