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收购一家报社(2/2)
“现在报社竞争对手有吗,最大的报纸有哪些。”
竞品分析非常重要,如果不搞好,到时要打哪个都不知道。
“老板,现在我们阿根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国民报》《号角报》《民族报》这3家,这是除了国家通讯社外最大的3家报纸,其他的销量确实比较少,没有具体统计销量。”
“对了,老板,经过一些资料分析显示《号角报》的一些文章很可能有负面的言论,跟一些科尔多瓦军方有些联系,虽然表面上是中立的,他们很可能在暗地里对必隆有些意见,”安德鲁说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哦?科尔多瓦吗,有点意思,事情越来越有趣了,”
看来现在舆论已经开始从内部攻破必隆政府的迹象了,还真是有趣。
“《号角报》的创办者叫什么名字?什么背景,”
“于1945年由罗伯特·诺布尔创办,在我们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影响力非常惊人,据他本人承认,是传统自由派与保守派人士,
每周的销量在6万份左右,其他报纸在4万份左右;月销售额在30万份左右,总浏览量为140万人/月。”安德鲁汇报说道。
“可以可以,厉害,五年多时间能把这个搞这么大,背后没人是不相信的,能在必隆总统的眼皮底下发展的这么庞大,已经快追平《国民报》的数据了。”
“暂时没有查出他跟谁有太多联系,老板要找人盯着他吗?”
“没有必要,先发展自己的实力吧。”
“安德鲁,等下跟我去,先从这个《麦哲伦日报》和《拉普拉塔报》开始看看,下午再去《巴拉圭日报》《大西洋晚报》《新阿根廷日报》这几家看看。”
“好的,老板,”
圣赫塞没有看这些小报社发行的报纸,他现在只需要一个壳子,然后买下来,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改造就可以,如果能有几个合适的人才执行,那就更好了。
城内报社并不分散,大多位于主城区,这里分部大大小小几十家报社,
看了一圈,把《巴拉圭日报》《拉普拉塔报》排除在外,他们报社真的除了有个报社的名头,什么都没有了,《巴拉圭日报》包括老板只有4个人,《拉普拉塔报》更离谱只有3个人。
又是记者,又是编辑,又是发行人,就是不知道能力怎么样。
《麦哲伦日报》规模虽然有十个人,设立了三四个部门,,圣赫塞干脆直接放弃,做记者和新闻也需要体力活。
《拉普拉塔日报》有十多个人,但看着都是一些太感到抱歉,但你这个出价确实不太合理,320万比索,是我的底线。”圣赫下了最后通牒,
如果这家伙不愿意卖,他打算再去下一家《大西洋日报》看看,毕竟自己也不是冤大头。
“成交,圣赫塞先生,但我需要现金,不接受贷款,”
其实他的底线是300万比索,已经好很多了,鲁伯特暗暗松了一口气。
“没问题,那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什么时候可以签订合同。”
“现在就可以,我去找律师,合作愉快。”
鲁伯特也为甩掉一个包袱而庆幸,通过整整一年的报社运营,
觉得自己确实没有经营报社媒体的天赋,反倒是亏了不少钱,
哪怕这家报社是他父亲创办的,员工其实大多数都对他没有意见,可是时代变了,老办法早已行不通。
他说他母亲生病不算借口,当然没有那么严重,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不动产估计就超过1000万比索,并不缺钱。
两人先进行了签约,打款,一系列操作,明天开始这家报社就属于圣赫塞了。
他打算对这份报纸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造和翻新,信息重新升级,加量不加价,
删减不必要的板块,增加趣味新闻,吸引新客户,先活下去在说,
增加对足球赛事和名人八卦的报道篇幅,把大开张改成小开张,定价要比其他的报社低,最后要做到全国最低价。
最终的打算就是在城内收购一家造纸厂还有一家印刷厂,专门负责《新阿根廷日报》的印刷,他觉得既然在内容上没有问题,要争取更大的发行量,必须价格实惠,让大家都买得起。
就先从报纸定价上入手好了,他的目标是,最终定价要达到10个比索一份报纸,低于其他的小报纸的30比索-50比索,现在最强大的《号角报》一份也是20个比索,《国民报》是30个比索,这就给了圣赫塞操作空间。
为了后续价格战,圣赫塞已经储存了足够多的资金,
第一步还是从改编内容开始做起,先把报纸上的不欢迎内容去掉,换上大家喜闻乐见的消息,
如阿根廷足球运动已经非常有受欢迎,所以足球赛事报道必不可少,还有阿根廷的电影明星也很受欢迎,以及外地旅游介绍,
立下重要的基础,在内容上进行改进,先把销量提升上来。
在圣赫塞进行签约移交报社的时候,大部分报社员工已经开始有些不安了,生怕报社裁员,失去了这份工作,
毕竟小报社如果真的活不下去,倒闭裁员也很正常,《新阿根廷日报》已经连续亏损好几个月了,员工也离职不少,
哪怕阿根廷政府强制进行高薪资,你实在做不下去,老板都要破产了,也对你无能为力,
所以完成收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把军心稳定下来,还好新阿报社人不多,鲁伯特在报社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所有报社的员工入了小会议室,开一个会议。
他拍了拍手,让众人的目光投射到他身上,
“大家好,这是你们以后的新老板,圣赫塞·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