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心情各不同(3/4)
楼下,王贞仪感觉有人在看着自己,抬头一看又没什么发现,顿时嘀咕了一句:“不就是请个人嘛,有什么好紧张的。”
说罢,抬腿便走进了客栈。
“王先生您来了。”客栈掌柜赵家元见到王贞仪到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迎接道。
王贞仪点了点头,笑着问道:“赵掌柜,潼川来的客人安排在哪里了?”
“回先生,三楼甲字房便是。”赵家元连忙拱手回道。
“好,您忙,我去看看她们。”王贞仪闻言笑着点了点头说了一声后,便自顾自的朝楼上走去。
成都,布政使衙门。
林儁此时有些愁眉不展,眼看着叛军就要围城了,但是自己派去遂宁接应女儿的人却毫无消息,如今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啊。
想到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终于打破门第走到如今地步,现今怕是又得是一场空了。
门第,即官员的出身,清代官制,入仕必须身家清白。出缺后不准再补,原系候补汉缺者,仍准补用,但停其升转。
其八旗及汉人之家奴,经伊主放出为民者,分别由本旗或督抚咨部存案,俟放出三代后期子孙方准入仕,但京官不得至堂官,外任不得至三品。
由此可知,在清代门第出身,仍然作为官员选拔任免的参考因素之一存在,门第高低甚至成为官员能否得到升迁的重要制约因素。
但也有出身寒微的官员,因具才能任职期间著显著功绩劳绩,最终得擢按察使三品大员。
林儁便是其中之一,其父林国泰原系福康安家仆,林儁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终于与乾隆二十五年中举举,二十六年拣发入川。
林儁历署四川安县、威远、乐山、温江、荣县等处捕头,因任职四川茶盐道是在后藏承办军需重务,经办兵马粮草,有劳绩,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壬午,历加升擢补四川按察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