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出海二人组

第二百二十三章 出海二人组(1/4)

目录

旋即,方世玉走到上首,缓缓落坐道:“诸位,椅子都没取走,落坐!”

待到所有人都坐定,方世玉这才叹息道:“陛下上年纪了,这想法啊,也跟着不一样了,他要削藩迁都,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大明不能做一个只有半边江山的朝廷,燕云十六州落入胡虏之手,已三百余年,致使神州陆沉。”

“面对游牧的铁骑,没有燕云十六州的中原,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人家在华北平原,纵马驰骋,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

“赵宋软弱不堪,赵匡胤欺负我儿寡母,忘却托我之重,强盛之时,不想着先收复燕云十六州,以为中原屏障,却在江南搞风搞雨。”

“我读史书,对于宋史深恶痛绝,神州陆沉,非宋战不利,没有边墙,没有燕云十六州,中原只是游牧的跑马场地而已。”

“陛下要迁都,将大明都城定在北方,一来可以安稳北方人心,军心士气,二来,近距离统筹边墙一十三镇。(明初长城山海关只是一个开始,从辽东一直修到了辽锦地带)。”

“如此,才可安定北方民心,阻拦胡虏南下侵略,边疆卫所才可步步蚕食草原作为大明的养马地。”

“我想,我说的这些,诸位心里比我清楚,陛下心意已决,这个时候去反对他,不会有好下场的!”

“自太子朱标病倒后,陛下的性情也就变了,我不希望有一天,还要去陛下面前,给诸位求情乞饶!”

方世玉先是阐述燕云十六州对大明的重要程度,燕云十六州对于冷兵器的天朝,将其上升到国防安全毫不为过。没有燕云十六州,大明就没有边防,没有国防,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这就好比后世的阿三,为什么会对免子家如此仇视,拿出地图看一看青藏高原以及珠穆朗玛峰那两块地,从珠峰向下打,一路都是平原,完全可以做到平推,而高度发达的时期,地形优势都极其重要。更遑论是冷兵器的古代。

若是打个比方,阿三就是丢失了燕云十六州的赵宋,在和兔子的边境上,完全没有半点的有利地形可以做到坚守。

“殿下,迁都一事,重中之重,不可马虎啊。”

“就是啊殿下,如此国之重事,一旦迁都,应天府数十年经营,岂不荒废了?”

“还请殿下,规劝圣上,迁都一事,劳民伤财,于国不利啊!”

除了詹徽和李原名,似乎所有人都在阻挠迁都,但他们又没有胆子去找朱元璋说这番话,只能在詹事府和方世玉吐槽。

“赵勉,你什么态度?“方世玉看着一言不发的赵勉,开口道:“你们户部统筹全境的户籍,钱粮,兵饷,税收,支出,在迁都这件事情上,我认为,你们户部才最有发言权吧。”

这时,一个坐在赵勉后边的男子,站起身道:“殿下,迁都一事,确实劳民伤财,与我国无一利。”

“你叫什么名字?“方世玉斩钉截铁的质问道。

齐泰道:“微臣户部主事齐泰。”

“户部的官员,书生?我并非说书生无用,读书是用来明智,增长见闻的,不是读死书。”

“迁都代表着削藩,不迁都,就代表着不削薄,齐泰,你觉得该不该迁都呢?”

方世玉嘴角微微上扬。

迁都和削藩实则就是相辅相成的,朝廷到了北疆,自然不需要藩王镇守九边,而朝廷还在南方,朱元璋说死也不可能削藩。

而就算到时候,新王登基,那也要迁都,再削藩,不然的话,让谁去统领九边?如果说死不迁都的话,那自然也不可能去削藩了。

藩王存在北方的目的是什么?

守护大明北方门户,维持朱氏王朝对于北方地区的统治。

来到这里这么久方世玉直的不得不说如果建文真的削藩成功了,都城还在应天,那一百年内,北疆必定丢失。间而北方一丢,重蹈南宋覆辙,划江而治能维持多长时间?

“朝廷,藩王,诸位认为,谁在北方更合适?“方世玉将这个足以致命的问题,丢给了众人。

詹徽和李原名相对一眼,似乎都看出了对方心中的意思

这个时候,齐泰站在人群中,叹息一声道:“朝廷削藩为何要同迁都联系在一起,都城在应天,难道就不能控制北疆吗?”

“如何控制?”方世玉嗤笑一声道。

齐泰道:“圣上就是从南边打到北边的,早年没有藩王,不一样控制的很好?”

詹徽目光疑惑,瞧了一眼齐泰,心中冷笑道:“真的是初生牛犊,狂妄自大。”

李原名暗暗摇头。

方世玉闻言,渐渐笑出了声,看着齐泰道:“秦,晋,燕,三王是什么时候就藩的?”

“秦晋二王于洪武十一年离京就藩,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

齐泰驾定道。

“齐大人记性真好,那齐大人说一下,徐达老将军哪年逝世的。三王就藩的时候,徐达老将军又在做什么?”方世玉面色坦然,对于这些事情,他都太清楚太清楚了,怎么可能不清楚。

齐泰疑惑道:“中山王逝世洪武十八年。”

“洪武十八年,二月,在这之前,徐达老将军就已经因为多年的旧伤复发,病魔缠身,洪武十五年末,徐达老将军已经无法亲上战场!”

“中山王死了,朝廷还有哪个人,能在北疆,守得住万里边防,挡得住游牧骑兵,调的动各镇大军吗?”

“还是说,弄一个将军过去,丢城弃地?放任贼寇入关?残杀北疆百姓?他们不是你爹你娘,你当然不会伤心了。”

“你一家人在应天,在这江南花花世界,开开心心的,又怎么会为北疆的战争而落一滴泪

“你可以歌舞升平,因为这和你没关系,但北疆那些被异族抢掠,残害,屠杀的边民,都是大明的子民。”

“齐泰,你可以坐下了,我记住你了!”

无论前边方世玉斥责的多凶,都远远比不上最后这一句,朱元璋宾天的时候,无论谁是继承人,但方世玉这个辅政大臣的位置肯定是跑不了的。

辅政大臣记住你了,而且还是在这种非常不好的事情上,后果可想而知。

方世玉并没有在齐泰的身上多浪费时间,直言道:“刚才和齐大人的讨论,诸位应该也听清楚了。朝廷没有人能统筹长城一十三镇的兵马。”

“说实话,就算有这个人,他能力达到了,他的德行,对于朝廷的忠诚,又是否达到了?自中山王徐达之后,朝廷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可以一己调动整个北疆大军的元帅存在。”

“所以,藩王,朝廷,只能二选一,陛下已经选了让朝廷去北方统筹边防重镇大军,集中力量。”

“所以,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户部准备钱粮,召集民壮,工部准备开工在大都的基础上,以应天府为蓝本,修建一个大应天府三倍的新都!”

方世玉话音刚落。

户部尚书赵勉终于开口道:“殿下,此事不妥啊!”

“为何不妥?”方世玉疑惑道,赵勉不像是会阻拦朝廷大事的人,不然的话,老朱头也不会让他坐在户部尚书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赵勉道:“殿下,您进献朝廷的玉米,红薯,马铃薯等神物,其中玉米和马铃薯,准备在西北,辽东平原地区,大肆种植。”

“户部已经将种子发下去了,圣上派遣翰林院学子数千人,国子监学子近千人,奔赴辽东,西北平原,学习,教导当地官吏如何种植,教授他们关于作物的生长周期。”

“辽东本就人口荒芜,地处寒冷,无论是开垦,播种,辽东都是民户得田亩最多的地方,地广人稀,朝廷想要征发徭役,势必耽搁朝廷的民生大计。春播不及时,收成就不会好。”

赵勉这个理由,当真是让方世玉愣在原地,深吸一口冷气道:“征募徭役的话,需要多少民夫?”

“按照应天府的规模,三倍于其,十年内全部竣工,至少要一百三十万民夫几个地方同时开工,才能做到。”

赵勉并没有经过特别仔细的计算,但脚下的应天府,修了十多年,征发徭役二十余万民壮,新修泰安府是应天府的三倍规模,其工程量,自然就非同凡响。

“户部每年能拿出来多少钱粮,修建新都?”方世玉眉头蹙,这确实是一件难事。

赵勉躬身道:“钱的话,不会超过三百万两,这几年的土改政策执行的很到位,粮食倒是不缺,朝廷每年可以拿出来一千五百万石以上的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