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三章 个中微妙的地方(2/4)
宝象国国王当然不清楚了,但国王不清楚,不代表地方官员也不清楚,实际上他们清楚得很。
当唐僧送信给宝象国国王后,国王眼中含泪询问满朝文武:
“那个敢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
有人敢吗?
没人啊,一个答应的都没有,急的国王眼泪哇哇的,最后底下的将领没辙了说了这么一句:
“那妖精乃云来雾去之辈,不得与他觌面相见,何以征救?”
若是换到正常点的国家,早就有不怕死的武将出列,要求去救公主了。若是此事出在大唐,根本就不叫问题,别说一个妖邪了,就算是鬼,都不用怕。单靠秦叔宝、尉迟敬德的画像都能镇住他们,更不用提做个梦都能斩龙的魏征了。
甚至都不如后面的天竺国玉华州小王子们,听说有妖怪来了,都拿着武器要干他:
“莫敢是那山里走来的妖精,假装人像,待我们拿兵器出去看来。”
宝象国国王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国王,虽然国家也算强盛,但其执政能力和威信有很大问题。
事实上百花羞公主还是很了解自己的父王的:
“我父王不是马挣力战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遗留的社稷。自幼儿是太子登基,城门也不曾远出……”
一个城门都没出过的人,怎么体恤民情?而且明明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但见到唐僧变成了虎,还能吓得魂飞魄散,这国王怎么跟李世民比?
其实宝象国国王还算有自知之明,等到后面的乌鸡国,就一言难尽了:
乌鸡国国王最大的问题,就是刚愎自用,太自以为是,文殊菩萨不过是变成个没落和尚。就算是他话多,确实讨人厌,赶走了便是,为什么非要把人家浸在水中三天三夜呢?
人家李世民就不这样,观音菩萨也是变成一个狂妄的和尚,明知道大唐的人不怎么信佛,还以那么贵的价格卖袈裟和锡杖,连过路的和尚都讽刺她:
“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
人家李世民就不这样,却能礼遇遇到的和尚,而且他的这种性格,朝中的大臣都知道:
“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
事实上,等到丞相拉着观音菩萨变化的这两个和尚进宫后,李世民真的是大喜,亲切地跟她交谈,询问这两件宝物。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乌鸡国明明离大唐很近,但是他们对大唐的了解却非常薄弱,甚至不如后面的几个国家。
比如唐僧碰到了乌鸡国王子,唐僧说我们有宝贝,乌鸡国王子就是一脸鄙视的样子:
“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有甚宝贝,你说来我听。”
当然,这里面也有如来佛祖刻意宣传的成分在里面,毕竟西牛贺洲才是人人固寿,不贪不杀嘛。
后面的车迟国跟乌鸡国犯了同样的毛病,国内人才凋零啊,自己培养不出像样点的人才,国王又无能。于是只能信任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道士,还委以重任,甚至于自己被道士推井里了,身边竟然没人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