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国士陨落(2/4)
庆历五年,自韩琦外出扬州后,能够进入宰执队伍的,可以说,百分之一百,都是曾经指责过范仲淹或者范仲淹集团的。当然,你或许能够找出一两个帮着范仲淹说话的,但那也只能够勉强算中立而已。
赵祯通过如此提拔,展示了坚定打压党争的心思。所以这些年朝堂平稳,再也没有听说两派相争的声音。
当然,本质还是没有触及利益,这七八年的时间里,一切改革熄火,不触及利益,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也不过是拿一张布将丑陋的内在遮住罢了。矛盾会发展,变革也就势在必然。
范仲淹触及了赵祯的逆鳞,也触及到了所有帝王的逆鳞,平心而论,哪怕是赵昕日后上位,遇上范仲淹欧阳修这样搞党派攻讦搞得如此明目张胆地,同样会将之罢免。
范仲淹主调和,希望靠君子党为自己的改革拉拢助力却最终葬送改革。日后的王安石加以借鉴,搞什么党派,直接将反对意见全部赶走,不合我意者尽数贬谪。其改革力度和影响力就明显超越庆历新政,但拗相公招来的助力也多投机取巧之徒,把好经给唱歪了。
孰是孰非便议论至此,最后再感慨一声,改革真的难!特别是涉及利益的改革,那是触及灵魂的难度呀!
范仲淹去世的消息传来,赵祯哭了一场,给自己放了半天假,然后就和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回去上朝了。
顺便说一句,关于范仲淹谥号问题,在群臣的一致认定下,谥号为文正。所以后世称呼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想起之前夏竦谥号被一群人恶心,简直是天壤之别。赵昕倒是觉得夏竦倘若泉下有知,定会洒然一笑,估计他也明白自己得不到什么好谥号吧,生前骂名既多,又何惧死后这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