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官缺无好坏(2/3)
“孙师之言,胜读十年书!弟子受教。”赵昕以大礼跪谢,孙复这番言语,帮助赵昕解决了很重要的理论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让手下人领坏缺的问题。
理论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实操,赵昕自信还是有这个能力的。当日晚间,赵昕就让外面的刻印店加急刊印这段对话出来,于次日正式在汴京发行。
这场对话结束的第二日,舆论铺垫地差不多了,赵昕来到太平院,召集在此授业三年有余的讲师。
“今日召你们,是为了安排你们出任地方官。”会议上,赵昕如此道。底下显得很平静,昨日的报纸想来都已经看过了,既然如此,也就不存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了。
“当初本宫与你们约定,授业三年者,可自谋出路,然则近些年诸事繁杂,诸位不离不弃,本宫在此深表感激。”说着,赵昕起身朝所有人鞠了一躬。
赵昕以为这是很寻常的举动,但却是将其他人吓得不轻,连忙跪拜在地,连称不敢。
待众人起身后,赵昕继续倒闭:“本宫虽有私心,然则诸位皆身怀大才,屈居一地任一讲师,实在是委屈了诸位。”
底下一片沉默之声,似乎都已经猜到了赵昕接下来要说什么,许多人的眼神,并没有这么地友善。
很简单,当初他们愿意追随赵昕,不就是想着赵昕给自己谋求一个好出身,结果等了三五年,最后竟然是被发配到这等穷山恶水,要说他们心里没有想法也是不现实的。
沉寂的气氛带给赵昕不小的压力,赵昕深吸了一口气,道:“本宫特意自吏部要来了一些能出功劳的官缺,就是担子有些重,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接。”
在赵昕身旁的吕公著率先作出表率,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牧守一方,自当尽职尽责。”
赵昕已经提早告诉他这个计划了,而吕公著的选择是陕西,要直面西夏带来的压力。
吕公著眼光倒是很敏锐,应该是看出了赵祯在位时期很难解决西夏的问题,大概率要留到赵昕手中,早些占坑位,日后的话语权也更高。就是不知道这是吕公著自己的看法,还是整个吕家集体的意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