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赵昕设计的背后(2/3)
刘邦诛杀樊哙这件事最后以周勃与陈平违抗刘邦命令告终,毕竟吕后还没有死。好在不等他们回去赴命,刘邦自己先死了。吕后之后知道此事后,大肆褒扬他们。
经历了秦末的大动荡,这两位可不蠢。等到之后吕后死了,局势风向变换,这两位就对吕家子孙举起了屠刀,如吕后妹妹吕媭被活活抽死,惠帝的亲儿子都被杀了。政.治斗争若是留下隐患,谁知道哪一天再来一个赵氏孤儿。
洋洋洒洒,铺陈叙述,只为论证一事:在汉初,吕家实在是一个极大势力,足以与刘邦抗衡。大汉的江山,一半是吕家人打下来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逆向回去思索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是不是能够理解几分,这是真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当然对于这等恶毒的手段,还是要予以抨击的。
赵昕在此专门设计这一句,也是隐射王家图谋不轨,刘邦做了什么,谁人不知。王家家主以此为比喻,心下又是想着什么。
知道的人自然懂,不知道的人同样能够看见他们希望看见的。某种程度上,赵昕倒希望一些人永远也不要看清自己笔下的深意,混混沌沌地活一辈子,知道地越多,越是感觉到自身的无力感。
谁都知道**乐不好,但是有深度的内容注定是枯燥的。世界的常态,是金字塔型的,某些国家的橄榄球型等级结构,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上。赵昕只希望,自己能够启迪一些有意深入学习的人走下去而已。
演出结束了,可惜只有三分之一,在赵昕预定之中,还有两卷,观众很是不满。
赵昕这也是向后世学习,一口气写完,一口气表演自然方便读者观看,可是如此一来,观众粘性不高,只有这样吊着他们胃口,才能够引起最广大的讨论。
当然,如此也有风险,万一烂尾了怎么办,万一太监了怎么办,不过赵昕都是思索整一个故事,然后将之拆分开来,烂尾的可能性不高。
一群娘娘让赵昕早些写出后文来,她们要接着看,这可都是自己的长辈,赵昕可不敢拒绝,一个个好生答应下来。
还有一些人缠着问后续,赵昕又不好提前透露,笑着站在那里,走也不是,留着也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