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去种黍(下)(2/4)
为首那衙役侧眼看了一眼灾民(舞台上距离不远,但是模拟的是现实),道:“想要赶走他们,可是不容易!”
新来的衙役道:“不需赶走,只需引走便是。”说着在他耳畔呢喃细语一番。
接下来,就听得为首衙高声役道:“县里刘老爷好心设粥棚,你们谁若是没有吃饱的,可以去那里看看!”
言罢,原本坐在地上的一群人纷纷起身,不论老幼,皆是使出吃奶的力气跑开,甚至有人因此倒地而被踩踏的。毕竟晚了是真的吃不到粥的。
在真正的灾民离开后,一群新的衙役来临,脱去衣服,坐在原先灾民坐着的地方,演起了假灾民。只是他们衣衫整肃,面容白皙,哪里像是个灾民,甚至连最基本的伪装都不愿意。
观众们的好奇心被吊在高点,期待着接下来的表演。
不多时,两个身着官服之人便一同出场,走在最前面的人一身朱衣,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又有幞头及乌皮靴。后面一人则是一身青衣,至于其他皆是一样。
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至于再之后的明朝,因为紫夺朱赤的缘故,干脆废除了紫衣,gāo • guān一律着朱衣,清代则沿袭之。
在宋代,一品官实为虚衔,故而官品比明清时期低。小县县令不过是从八品而已,只有京畿县(京城附近的县)还有赤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县令才是正八品。县令之外的县丞,县尉一流,则是正九品或是从九品。
这县令的衣服一身青衣,符合他的地位,倒是这钦差大人原不过是朝中左司谏,为七品官,本该着绿衣,现在却是一身朱衣。这是因借朱的存在,毕竟代表着中央朝廷,需要拔高地位。原本在这里赵昕设计为绿衣的,被吕公著提醒之后,才进行更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