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道(二)(2/4)
樊哙只是干笑着,默不作声,也不解释。卢绾也不继续纠缠,在樊哙那结实的胸膛锤了一拳,然后很不见外地走进铺子里坐在一张木桌边,倒了一杯水喝完,继而在铺子里找吃的,还嚷嚷着这次要樊哙请吃肉还得请喝酒,说这算是后者因为没有送刘季最后一程的惩罚,自觉理亏的樊哙只好干笑着答应。
刘交道了声樊兄,也走进铺里。
樊哙在细细打量着眼前那白衣少年,后者也在打量着前者。
其实在脑海里,林启年已经“看过”樊哙这个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是如今站在街道上,以前世的灵魂第一次看此人,脑海里想的不是此人如何不修边幅如何强壮如牛,他想到的是眼前此人日后在乱世中竟然能大放溢彩,从一个屠夫成为刘邦靡下一名将领。
在他的认知中,汉朝之所以能建立起来,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夺得天下,靠的不是他刘邦的本事,恰恰相反,刘邦不仅没本事还是忘恩负义之辈,当了皇帝后与项羽犯了同样致命的错误—疑心,只要谁说某某某会造反他就二话不说,也不细细调查就带兵平反,无法平反的就利用手下对其信任加以陷害,根本不知道有人诬告谋反只是因为那人与其所诬告之人有私人恩怨而已。
正是这种担忧手下功臣会夺了他的江山的疑心在作祟,流氓出身的刘邦不念往日一起打江山的旧情,逼反了韩信,樊哙差点也被杀。虽说逼反韩信实际上是吕后所为,但若没有刘邦的默许,他若没有那些除异己的心思,吕后也不敢妄为。这只是林启年所知道的,历史上寒心的绝不止韩信、樊哙两人。
刘邦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身边有诸多将才谋士,如萧何、韩信、张良、陈平、樊哙、周勃、夏侯婴、曹参等。当然还有许多帮助刘邦的人,只是林启年记忆不是很好,历史知识也不是很好,只会记得这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大概是被盯得有些不自在,樊哙挠挠头跟神游万里的林启年说道:“小年你脑袋好了果然与过去大不同了啊。”
收回思绪的林启年微笑道:“这应该就是我正常的样子吧。”
林启年走进铺子,樊哙为他们准备狗肉汤。
四人围坐一张木桌,喝着热腾腾的狗肉汤。林启年吃了两口感觉素然无味,不似卢绾、刘交、樊哙三人吃得津津有味。
这种俗话说的“草药汤”林启年不是第一次吃,以前小时候家里经常会把山上挖来的“草药”熬成汤,然后再与排骨、兔肉等一起慢煮,那样煮出来的肉味道不仅鲜美,而且从外到里都有草药的味道,不像眼前这碗汤,汤虽有草药那种灰色,肉表面也是灰色,但咬进去还是略显苍白,这说明煮得太快,味道没有完全渗透到肉里。林启年忍不住给樊哙提了一个建议,“樊兄啊,你这汤若是慢熬味道想必会更鲜美,若是加点酒味道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