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世道(二)(3/3)
林启年轻轻叹息一声,没有亲耳听闻料想不到秦始皇暴力到这种程度。
马维自嘲一笑,“我是半个身子都进土里的老人了,办这学塾不怕什么,况且我又不教法令,只教那些符合朝廷规定的《诗经》,朝廷也不能拿我如何。前年乡里的墙夫带着亭长等人来看过,他们也挑不出毛病就随我这老头怎么折腾了。”
老儒生长长叹息一声,“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但不论哪种说法,惨事已经发生了。这场先焚书后坑儒在朝廷看来只是一件小事,对于我们读书人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彻底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我原本还想着趁着还有一口气去谋个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谁曾想会发生这种事呢。心灰意冷下只好背井离乡游历天下,最终看上这虽四面环山风景却极好的中阳里就此定居下来。”
林启年由衷感慨一句,“天下苦秦久矣。”
马维讶异看了眼身边少年,想不到这话会从一个少年郎嘴里说出。很快老人就赞同地点点头,“谁说不是呢,始皇帝虽一统六国给战乱的天下一个太平,但不懂底下我们这些黔首疾苦啊,尤其最近十年,不是修筑万里长城,就是建阿房宫,建陵墓。还喜欢到处出巡,每到一个地方又是得劳民伤财地建行宫,据说两个月前始皇帝开始了第五次出巡,不知这次会在哪里停留,唉,当地黔首又得出钱出力喽。经历春秋战乱后好不容易有个太平世界,谁曾想太平世界反而更加疾苦,不是三天两头服劳役,就是各种苛捐杂税。民间怨声载道,可又能如何呢,又敢如何呢。”
林启年轻声感慨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老人盯着林启年愣了愣,然后冷不丁伸手重重拍了拍后者肩膀,大笑道:“想不到你这小子一朝明悟后果然聪慧许多,出口成章,说出的话真令我佩服呐,难怪我这老头子会有这么耐心坐在这里跟你扯这么多。”
林启年一笑置之。
马维收敛笑意,视线望向前方,轻声道:“我也只敢在这里私底下与你唠叨几句,先前这些话要是被官府知道,掉脑袋是免不了的。”
他自嘲一笑,“我一只脚都踏进棺材里了,迟早都得一死,掉脑袋又有何惧,只是担心会连累整个中阳里里民。”
老人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林启年肩膀,声音轻柔,“我相信你是一个不会乱言乱语能守住秘密的孩子。”
老人转身拾阶而上,在老人就要跨入门槛时,林启年站了起来,转身看着老人那略显佝偻的背影,说道:“夫子,你相信总有一天这世道会变好吗?”
老人停下来,轻轻摇了摇头。
少年轻声道:“我相信,相信天下总有真正太平的一天,世道总有变好的一天。到时候天下各地会有书声琅琅,人人有书可读。我们底下百姓不再是想着如何生存下去,孩子们也不用担忧长大了就得去服苦役,他们应该想着如何寒窗苦读如何考取功名。以后也会有杨柳依依,年轻男女们相约黄昏后,牵手杨柳畔,而不是愁眉不展地感慨世道不平。以后老人不是担忧子孙后代能在这世道生存多久,担忧日后杂税、劳役会不会更多,而是躺在竹椅上晒着太阳,聊着天,含饴弄孙,慢悠悠回想这辈子做了哪些自豪的壮举又做了哪些愧疚之事,最后在一生临了时,能够安安心心地把未完成的心愿交付给膝下子孙。”
老人慢慢转身,认真看着台阶下同样一脸认真看不出在说胡话的少年,他似乎不敢相信如今这样的世道,有一天会出现这样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丽画卷。
老人久久沉默后,突然轻叹一声,认真道:“要是以后真有这么一天我恐怕看不到了,若你能看得到,希望你能来我坟前告诉我一声,好让我在下面也高兴高兴。”
少年轻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