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大宋新军制(3/4)
废三衙,在五大战区之上,设立帝国军督府,有统领帝国军队之权,级别与东府政事堂,西府枢密院一样,称中府。
这个帝国军督府的地位明显比之前的三衙还要高,也表明了皇帝强军的决心。
种师道从枢密院剥离出来,担任第一任中府元帅,下统五大战区。
实际上,中府元帅不过是皇帝的军事顾问,战时代皇帝统兵,平时为虚职,各战区督帅向元帅汇报的同时,还需要奏疏皇帝军务大事。
以后所谓什么路的什么军,便要废除,按照地域位置,编排到战区之下。
战区最高的军事长官为都督,称督帅,所有的督帅由帝国军督府出。
恢复更戍法,正式将政宣司改成监察院,与督察院并称司法二院。
监察院掌大宋军事法庭,肃军纪之要!与军督府平级。
这是对军队架构做了重新调整。
赵桓听完李纲的汇报,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
这就是赵桓所想的军事架构。
以前的三衙虽然俸禄比枢密使还高,但其实实际地位却并不高。
现在平级了,中府掌统兵权,西府掌发兵权。
为了掣肘战区督帅的军权,继续更戍法。
为了严肃军纪,消除所谓的兵只认将才为强兵的传统,成立了监察院。
监察院代皇帝对军队执行军纪管理。
定下权力构架后,李纲又汇报了军队的军衔、级别。
宋代的爵位分为十二级: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