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新的军政和税政(2/4)
但是,更戍法带来的百年积弊,却并未消除,一直影响到现在。
赵桓的意思是将全国分为几大战区:燕云战区、西北战区、东南战区、西南战区和中央战区。
五大战区各配置有最高将帅,称之为经略使,经略使不再是临时委派,而是长期职务,另配置两名经略副使,协助经略使管理战区。
美其名曰是协助管理,其实是相互掣肘,为何是两名?经略使侧翻一名副使太容易,两名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副使的权力也很大,不是简单的副职,统兵权在副职手中,发兵权由经略使向朝廷申报后,枢密院和皇帝批准可执行下去。
每一个战区配置五军,每一军常备军一万人,每一军下设三将,每一将下设三指挥使,指挥使下有都,以百人为单位。
经略使可根据战事向朝廷申报招募人数,由皇帝与枢密院签发文书后,放开招募。
赵桓这个独断专权的帝王此时才切身感受到发兵权的重要性,在这里面,相权对皇权依然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例如招募与发兵,都必须还要经过枢密院。
到明朝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朱元璋集所有大权于一身。
为了巩固皇帝的实力,皇帝除了是国家最高元首,代天牧民以外,还被授予全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职位,这是赵桓强迫相公们答应的,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五大战区经略使的任命都是皇帝说得算,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也直接听从皇帝派遣与任命。
用史学家的话来说,靖康新政对军政的改制,充满了****色彩,皇帝除了天下共主的身份以外,还有最高军事统帅的身份,这标志着军事主义在大宋的滋长,预示着扩张时代的来临。
这里面大大削弱了枢密院的权力,皇帝采用手段再一次加强皇权,逐渐开始架空西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