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四十九章(1/4)
太皇太后今年便是六十有二了,寻常这个年纪的老妇人,应该是喜爱热闹,住在红尘里,每日里瞧着儿孙环在膝下,便会觉得年老的日子过的顺畅。
只是太皇太后搬来青羊观住着,每日里见着的遥遥的山林,清修的的道士,喝不完的药,念不完的经。
日复一年,年复一年。
何其枯燥。
可一个人,若是病重的只能待在深山老林之中,方能延长寿命,亲眼看着女儿长大成人,那想必总有人会愿意。
太皇太后就是如此,住在这深山里,长年累月除了青羊观的道士,还有身旁伺候的宫人,倒也难见着生人。
长夜难明,这日子过的总是让人心生倦怠。
赵云兮在青羊观住过了一个冬天,整座山脉能够去的地方,都已经去过了,便是悬崖峭壁一般的地方,她也在赵明修来时,闹着去过了。
赵云兮走到床榻旁,就倚着脚踏坐下,握住了太皇太后的手,笑意盈盈看向她,“阿娘,可是儿臣吵醒了您,早知儿臣就明日清晨再来见您了。”
太皇太后眼角虽生皱纹,却看得出来她年轻时定是位美人,她那双依旧如初,清澈而又恬静的双眼,带着一股抚慰人心的安抚力量。
她轻笑道:“你入了山门之时,阿娘就知道你回来了,自然而然就醒了。”
“阿娘。”
赵云兮连日赶路的疲惫感,此刻得到了慰藉,她将头轻轻埋在太皇太后的手掌心里。
似乎这大半年来遇见的种种让她心烦意乱之事,此刻也不必因此而烦恼。
她只需要在她母亲身边,做一个开开心心的小孩。
来青羊观的时候,已经入了夜,随行之人,只是简单的收拾了一回各自的行李,还又用过了热在灶上的热菜热饭,洗漱过就各自歇下了。
道门清净之地,倒也不好喧闹生张。
赵云兮睡了一个难得清净的安稳觉,第二日醒来只简单打扮了一回,趁着太皇太后还未醒来时,她就爬了一百九十九阶台阶,入了青羊观道观之中。
百灵提着竹篮,里头装着香火果盘,上了五六十步,终于忍不住小声的嘀咕起来,“殿下,您说为何道观修在这么高的地方呢?”
他们住的客院,就已经在这座青羊山的高处了,而且山路崎岖,乘马车都要行上四个时辰,方能到达客院。
可这道观却还要再爬一百九十九的台阶。
百灵仰头,看向那似高耸入了云层里的飞檐,便觉着苦不堪言。
这些道士修道,何必这般清苦。
“道家为何就不能像和尚修建庙宇那般,将道观修在都城里,日日都能得到数之不尽的香火。何必修在深山之中,就算有人想要来上香参拜,一见要走这么多路,爬这么多台阶,岂不是容易心生去意,不肯来了。”
百灵爬了十步台阶,便说出了一大段的道理来。
赵云兮轻叹了一口气,“你什么时候有这么多歪道理了?”
“佛家修身,道家修心。”
“修身者,身处红尘里,度化世人。”
“修心者,身处深山里,苦修自心。”
“都是修行,本就没有不同。”
她调整了呼吸,虽说右脚上的伤,晨间醒来时,会隐隐有些作痛,到底被她忍下,她不紧不慢的走着每一步。
“既然要长住青羊观,这一百九十九步台阶,日日都要走上几遍才好。”
“你也要早日习惯才是。”
“正是因为我知山上清苦,所以原是不想让你们跟着我在此,你可既然来了,便也要好好修身养性才对。”
百灵落了她两三步,听见这话,微微一愣,眼中有过苦恼,转瞬即逝。
终于看见了道观门上匾额的青羊观的三个字的时候,主仆二人皆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有一位小道童正垂头丧气的拿着扫帚扫地,偏偏地上干净的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赵云兮同这小道童是认识的,不免好奇问道:“修缘,你为何在扫地。”
修缘抬起头来,像是包子一般的小脸上,满是疑惑,却也双手掐诀与赵云兮行礼,“无量天尊。”
“师父说我心中有尘,所以罚我扫地,扫到我心里干净了为止。”
这小道童是道观里修一道长执掌戒律的弟子,既然罚他扫地,那必定是犯了措。
赵云兮一想,“你这小道童,该不会又去山里头捉兔子了?”
修缘小脸一红,倒是显得心虚极了,口中却是反驳,“我才没有再去捉兔子。”
他是在底气不足,“是有一只狍子跑进了师父的单房,我去赶走它,结果不小心踢翻了烛台,烧了师父的单房不说,还险些,险些烧了整座道观。”
“师父问我,为什么要去赶狍子。”
“我说它偷东西吃,结果师父就罚了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