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备战备荒为和平(3/4)
李秀娥亲自到了北山口,当场进行盘问。
大约数百人,男女老幼都有,这些难民来自大裘国。他们在宁国境内逗留了些时日,却遭到了宁军的驱逐,一部分人去了成国,而他们听说滕国有优惠的移民政策,便结伴而来,想要在滕国安家落户。
李秀娥自然会问询他们逃亡的原因,都是穷苦百姓,青壮男子为了逃避兵役而携家带口逃离出来的。这个信息与乔得准传回来的极其一致。
李秀娥当场告知,他们要到滕国安家,按照滕国的政策,青年人同样也需要依法服兵役。这对滕国的每一位公民都是一样的。如果接受这个条件,滕国欢迎他们,如果不接受,滕国也难以收留。
也许是这些难民不想再四处漂泊,也许是他们觉得滕国这一方即便是青年男子去服兵役是有酬劳的,要比裘国那里待遇好的多,便都纷纷表示愿意遵守滕国的法律。
李秀娥责承户部将他们妥善安置。一个是补充因为应召离开工厂的工人缺额,另一个是继续在浏水河两岸,以及沙水镇和长桥村南部进行垦荒,增加棉花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战后降卒增加了四万多人,衣服被褥需要大量的棉花,库存已经不多了,又有难民进驻,以后还需更多。
同时安排儿童入学,适龄青年应招入伍。每家每户还要发放安家费。众多难民欣喜若狂,没想到滕国有如此优厚的待遇,纷纷表示他们不会再离开这里。
那些条件好一些的,可以到石昌城沙水镇购买新楼房安家落户。这些难民们感觉就像是到了天堂,没想到逃难逃到了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
难民们陆陆续续的还在涌来,三个山口都有进入。原来大成国也不愿意收留他们,大成国的土地本国的百姓全包种了,谁也不愿意让给他们土地。
而成国的政策是,如果想在那里安家落户,只有继续往西走,去那里垦荒。难民的看到的都是山地丘陵,不愿意在那里遭罪,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滕国待遇好,便跑到滕国来了。
李秀娥自然一视同仁,欢迎他们到滕国安家。
由于难民的加入,滕国的人口迅速增加,一个月内增长了15万人,特别是来了许多青年男子,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计,新兵增加了4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