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七月的雨凉凉的(2/4)
很多县的大部分农田都被洪水摧毁,秋天将收成大减,甚至颗粒无收。
像过去几千年一样,人吃人的戏码即将上演。
然而,关于这场造成如此巨大灾害的洪灾,史书中只记载了“天大雨”三个字,对于百姓的惨状丝毫不提。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陈胜吴广的反叛的话,可能连这场大雨都不会被记录下来。
史官不仁,以万姓为刍狗,他们的眼中和笔下只有一家一姓的兴亡。
黔首百姓,贱如蝼蚁,不值得他们浪费笔墨。
人啊,就想野草一样,生过,活过,死过,然后转瞬被这个世界遗忘。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残酷之处吧。
......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在严重的边患之下,无数的壮丁被征发送往前行,连闾左之人也不例外。
闾就是百姓居所,秦人尚右,富人多居闾右,贫人多居闾左。
闾左之人,就是穷人,他们难以负担武器和粮食的开支,因而绝少被征发前往远方。
这一次,前线人员缺口很大,靠近边郡的几个郡国被下达了大量的指标,闾右不足征,于是大发闾左,将许多贫民送往了前线。
众所周知,有恒产者有恒心,无论什么朝代,他们都是最老实本分的顺民。
而闾左之人是大秦的无产者,在任何时代他们都是社会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坚定的革命性”,因为一无所有,所以一往无前。
这些被征发的戍卒,就像是无数的火药桶,充斥的大秦东部地区,只要一颗火星就能点燃,彻底摧毁当地的一切秩序。
他们就像是无数的利箭,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至于是射向匈奴人,还是射向咸阳就不得知了。
这里是旧日六国的领地,人心思故国,无数的旧贵族蛰伏在这里,就想草丛中舔舐獠牙的毒蛇。
陈国的阳夏县县令孙宁。是一位干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